这是知友在2014年提出的一个问题,而三个和尚的故事听到是多年前的事情了。不同的经历,对这个现象的思考不同,经过一些合伙做事情的经历之后,有了新的体会。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时候,我们都听过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文章只是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情况,到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却没有说!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如何解决?
这是2015年10月13日写下的答案,这个答案来源于自己的实操与经验,将这个时间做一个标记,是为了与自己2014年的答案进行比较,也期望通过这个对比有所启发。
“2+X模式”对抗“1+1+1模式”
这是一个尚未完成的测试,模式处于成熟过程中,重点记述目前测试的心得与体验。
打造“1+1模式” 在体验了挑水吃的难处后,又体验了抬水吃的省时省力的团队协作的好处,两个和尚抬水吃的这个“1+1的模式”特别容易成型。二人转形成一个坚强的核心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对此我有深刻的理解,并借助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做了十多年的通信,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在转型市场营销的路途中,结识了做投资的同学S,他本科学的是市场营销,工作则是在投资行业。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高效公益。他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组织公益活动并成立了组织,而我认识到公益的棒棒的氛围是在北京,回成都后也很留意。依靠这个点我们在商学院的校园里结识。
做投资的人面很广泛,有机会看很多项目,结识很多创业者,认识很多行业专家,而在面对技术问题的时候,他们需要懂行的人支持(我就是他的最佳选择之一);做技术的人喜欢研究事物,在但一个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并且有自己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专业视角,分析能力和执行力较强,但是社交能力差,他们需要克服这点很难,需要一个社交能力强的人为他联络到更多人,建设一个发挥的平台(他是我的最佳选择之一)。
认识到这一点,就是在我们两个人“挑水吃”的过程中,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们之间的认识不断加深,我们共同参与公益活动,相互支持与协助推进高效公益的若干事务落地执行。为了成就彼此的事业,我们非常有必要形成战略联盟关系。
升级“2模式” 在联盟关系的框架下,我们需要包容彼此的缺陷,认识到彼此的重要性。做到了这一点,就有机会形成一个坚强的核心-“2模式”。这样的一个坚强核心需要接受事务的考验,利益的相互依赖性、彼此目标的一致性并不足以对抗性格不和可能造成的阻碍,这会挑战联盟的稳固性。事实上,我们一起发起的NGO组织也面临了这样的风险。我做事讲究效率、比较急,他做事讲究稳妥、比较慢,我常常无法容忍没有效率的事务,也常常冒出自己单干的念头,然而最终还是忍住了,单干的结果是有的。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最终推动他较快地往前走,让我看到了希望,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懂得跑得快也可能不妥,团队协作才是正道。这样的突破,找到了一个方法,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能让关心的事务有了效率的提升。
经过若干次的探讨与实践,这种磨合的效果越发明显。我庆幸没有冲动地跑开自己单干,也很感谢S能容忍我的直率、坦诚、急躁。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去做事情,感觉很棒,有话就说不会太多顾及,有问题就直面沟通,共同循着一个方向前进,彼此支持去达成每一个小目标,都是一个肯定,甚至克服一个小问题,也是一种肯定。
这就是从“1+1模式”变成“2模式”的过程,我们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个体,而是经过了磨合的一体化的核心团队。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实现“2+X模式”。
一年前的老旧观点
2014年12月4日初次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的答案,更多的是从理论与理念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是个公平的问题,组织行为学里面的激励章节由专门的讨论。现实之中确实很难达成完全的公平。严重的不公平会导致组织失衡,体系的崩溃。
比较好的例子是刘永好兄弟分家的思想:你分我选;郭广昌的自由发挥思想:给你一个桶,一口缸,自己找水喝。
需要合作的地方,要看麻将精神(参考黄铁鹰的海底捞你学不会)。
这个故事,对于寻找合作伙伴、融入一个团队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价值观念不和、性格不和、能力不匹配的人在一起,又缺少妥协,很难成行。
你要说三个和尚没水吃,就要看三个老外开银行。这在股份制里面得到很好的体现,荷兰人最先发明了股份制,14世纪成为海上贸易强国就于此有很大关联。华为的机制算是比较成功的,有兴趣也可以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