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读到《写经修行》这一篇时感悟良多,觉得不能不写一点了。
在这篇文章中余秋雨先生阐述了他对佛学中观点自己的理解。文字精炼,思想精辟,让我这个完完全全的佛学门外汉在阅读中也学到了不少佛学知识。
但我在阅读中将其阐述的佛学观点不禁与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联系起来产生了诸多疑惑。
其中讲到“缘起性空”、“否定”、“度化众生”三个佛学观点。
对于“缘起性空”,“缘起”我完全能够理解,凡事皆有因果,缘则是因,一件事情的发生,抽丝剥茧,找到它的起点,那个起点就是缘起。而“性空”则是佛家的典型观点,一切皆为假有。“空”一直贯穿着佛学千年传承,何为空?
空,是一种无绳、无索、无栏、无墙、无羁、无绊的自由状态。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又好像什么都有了。在空的世界,有和没有,是同一件事。只不过,以空为识,获得洞见,就不一样了。有和没有,也都进入了觉者的境界。
这是余秋雨先生的解释。事实上,“否定”和“度化众生”也是在“空”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解释。要求我们看破,看穿一切都是假有。涤荡感觉、界限、生存等一系列障碍,籍此,可以避免由这些障碍带来的因果。这里的观点让我困惑不已。如以下这段话:
这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终究涅槃”。只可惜,以上一系列“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说实在的,当我读到这里时,心中升起了一股无名之火。因为我不自觉的就将现实生活代入了话语里。如何舍弃这些佛所谓的该否定的东西?这些“障碍”实际上就是人的欲望,我们自然知道欲望膨胀时,会冲昏人的头脑。可欲望如何能够舍弃?膨胀的欲望是魔鬼,适当的欲望可称之为梦想。为什么要舍弃欲望,没有了欲望就像如今的佛系青年一般,浑浑噩噩,不思向上,这样的生活即使可以避免障碍带来的恶果,可它本身就是一种罪过。
“空”终究太空,我如此想到。直到我看到后面余秋雨先生写了他的修行目标,我才有点理解什么是“空”。
他的目标分为“少分”、“少忆”、“少冀”、“无避”、“无迎”、“无应”。三“无”三“少”。果然,理论在具体的现实中更易被理解。
“无避”就好比相信“墨菲定律”——事情有可能发生那么它一定会发生。世事无常,我们迎接每一个变化,坦然地看待白衣苍狗的世界。不逃避,不胆怯。
“无迎”则像是对“无避”的补充,让我们不要刻意迎接美事。让一切悲喜,顺其自然。
“无应”实践意义极大,现代社会网络发达,喷子、键盘侠层出不穷,无论你做得多好,他们总有法子黑你,这时,“无应”就值得我们学习,面对这些无理的谩骂,不必回应,做好自己就好。
三个“无”就像一个整体告诉了我们该如何面对未来。而三个“少”则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现实。
“少分”就是反对分别心,不要给事物分层,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少忆”往小了说,一个人不要老是回忆过去,不论是辉煌还是颓丧,都是过去式。我们要面对的是未来;往大了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总沉醉在过去的辉煌,什么天朝上国都是过去的历史,我们要做的是走向未来,完成社会主义强国建设。
“少冀”是对未来不要抱有太多的期待,做好当下,一步一步,坦然前进。
这些都是我自己对余秋雨先生所讲的佛道的理解。我知道我资历尚浅,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深意,但我依旧感悟良多。
长路漫漫,要走向远方,就要放下诸多杂念,一往无前。
与君共勉!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