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2015年12月19日黄有璨老师在三次元沙龙上的主题分享整理而成。他自己在分享中提到的他的个人微信公号“黄的世界”,在上周刚刚在12小时内依靠一篇文章完成了一次30万元+的众筹。关于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这次分享的内容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回答。
三次元是三节课旗下的主题沙龙,每月第三周周六固定线下举办,每期至少会有3位行业大咖到场带来精彩的主题干货分享。
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并注明出处。
很高兴到这里来给大家做分享。
今天整个沙龙的主题是“新媒体运营”,但我其实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新媒体运营,事实上,你要是问我新媒体运营怎么搞,我可能都答不上来,就像罗振宇也一直说他不懂新媒体运营一样,我觉得,其实我只是一个写字的。
我被邀请到这里分享,是因为我自己有一个微信公号,叫“黄的世界”,这个号粉丝不多,可能也就1万多点,我更新也很少,平均也就一周一篇吧,但它的平均单图文阅读率可以达到25%以上(行业平均数大约也就5%-8%之间)。而且我用这个号做过好多事,比如招聘,比如卖课,比如给朋友写软文之类的,但是,这些不仅没有让粉丝们讨厌我,反而让他们更加喜欢我。
所以,关于我为什么能做到这些,我今天只是想从一个做内容的,或者说是写字人的角度来聊一下一些我觉得其实是特别朴素的东西。我把它们叫做“我的运营观”。
在讲这些常识之前,我想先讲一下我对于做内容这件事的一个基本的理解。
我有一个特别喜欢的自媒体人,叫程苓峰,他曾经说过:“媒体即阴阳。在所有行业当中,只有媒体是阴阳,而其它行业比如房产商、电商都不是阴阳。独有阴阳能生化万物。”
我个人特别认同和喜欢这个话。本质上,我理解媒体所构建起来的是一种具备穿透性的影响力,这个影响力可以下沉到任何东西上,比如罗辑思维建立起来的影响力,就可以转化到卖月饼、卖桃子、卖书等等事情上。而这样的事情,可能只有媒体可以做到——你很难想象一个做电商的今天卖书明天卖月饼后天卖桃子吧?
本质上,媒体是在持续输出信息,知识和思想。因为有了信息,知识和思想这些东西存在,使得你和用户之间有了信任感,而一种信任感一旦得到建立后,是可以做到比较长久和稳定的。因为这种信任感的存在,媒体才有了可以“生化万物”的力量。
包括像我的号,我刚才也讲了,我曾经用它帮我做过招聘,卖过课,还给朋友写过软文,等等。
此外,媒体是以内容作为一种服务用户和刺激用户的手段的。在互联网时代,内容这个事,要是你能把它踏踏实实做好,它天然就是一个高频的入口。因为用户面前,最常见的场景,其实是社交场景,社交场景中用户是需要各种话题和谈资去滋润自己的社交关系的,而这样的话题和谈资就来源于内容,所以,好的内容,用户自然存在着高频的消费需求。
我们在各种地方追寻所谓的流量或者用户入口,但这些入口通常都在别人手里面。但有时候,其实如果你能踏实做好内容,为自己建立起来一种“媒体”的力量,你会发现其实你自己手中也可以有入口。(其实这个事,跟最近流行的IP是同一回事)
还有一点我想谈到的,就是内容的价值在上个时代是被扭曲的。坦白说,在上一个时代,在PC时代,愿意认真做内容的人非常少。因为用户去消费内容或者找寻内容,有两个核心的入口:一个是搜索引擎,另一个是大流量门户的推荐。因此,一个内容是否容易得到消费,其实不取决于你的内容好不好,而是你的SEO做得好不好能不能在百度搜索结果中排的靠前,或者是你和门户网站的编辑关系好不好。
所以在上个时代,我们发现,往往是手段大于内容。
但在今天这个时代,是不一样的,内容的价值在回归。为什么会回归?因为用户获取内容的逻辑被改变了,比如今天人们消费内容的入口,慢慢已经从百度变成了朋友圈或知乎这样的地方,这个事和SEO开始不存在关系了,相反,决定你的内容能不能被更多人消费的,是你的内容是否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转发和推荐。所以,在今天,一个内容能被更多人消费,往往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内容足够好。
就是这样的逻辑改变,决定了内容的价值在回归。
接下来,我来讲一下我眼中做好新媒体运营,或者说是成为一个受人喜欢、认可的内容生产者的一些常识,这些真的都是很朴素的常识。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我觉得我今天讲的东西,是没有太多干货的。
常识1:要找到一个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的点,围绕着它构建起一种你给予用户的承诺
关于如何做好一个新媒体运营的一个起点,就是你要找到一个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的点,并围绕它构建起你所能给与用户的承诺。
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是要找到一个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的点,二就是给出某种承诺。
今年早些时候,我有一次听罗振宇演讲,他说,好多人跑来问我怎么做新媒体运营,我说其实我也不懂怎么做,我其实就只是找了一件特别小,但是别人都做不到的事情,然后一不留神,就坚持把这个事做了3年而已,这个事就是每天早上6点起来给用户发一条语音,60秒,一秒不差。
所以,其实对罗辑思维来说,这个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的点,就是每天早上6点的60秒语音,并且他给你承诺,你每天都能收到。
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的那个点就是老子比很多人都能写,并且写得实诚,还能持续不断的写。
也所以,要是你要做媒体,一定要先找到这样一个点的存在。并且,要是把自己的公众号看作是一种媒体的存在,那你和用户间的关系一定是某种程度上的承诺关系,至少你自己要这么看。用户到你的公众号来,一定是可以得到一些独特的东西的。
常识2:要让内容深深打上你自己的印记,哪怕是转载
做媒体,本质上是在经营一种关系,它更像是一种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所以,既然是朋友,你就得以真心换真心,用心去与朋友打交道。
所以,在这个逻辑下,想做一个自媒体号尽量要少做转载,多做原创。如果要做转载,也一定要打上自己的印记。
在圈子里,有很多号都在转载我写的文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36氪,他们每一次转载时都会有自己特定的内容格式和专门写的推荐语。同时,我会发现他们的转载里,文章内容一点没有变,但与此同时,文章内加粗的内容却变了不少,这意味着:他们很认真的阅读过了我的内容,并在不改变任何内容的情况下,对于内容进行了加工。这使得他们的转载看起来变得与众不同:这样的转载已经深深打上了36氪自己的印记,这个感觉让我也觉得非常好。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内容本身、内容作者(也就是我),还是36氪的编辑,我认为都是得到了尊重的。
因为这样的感觉,在我脑海里面,36氪这个号跟其他号一直就是不一样的。它自然有一种它独特的调性和味道。你不觉得这样的调性和味道,其实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你身上并非人人可以做到的点”的其中一部分吗?
常识3:别装,请像个正常人一点,实诚一点
上面我们提到了,要把用户当朋友,既然如此,我认为你所有的表达都应该尽可能是以一种你跟朋友间的方式来处理的。你跟一个真正的朋友之间会怎么聊天和交流呢?我想首先是不装,其次是实诚。
我来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我的公众号(黄的世界)曾经卖过课。我在这个号粉丝数只有3000人的时候有段时间离职在家,然后我每个月出来讲一次线下课,这个课的主题特别不靠谱,叫做“人际关系与沟通”,一听就是很难卖出去的那种,并且我当时卖这个课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我的这个微信公号发一篇图文,说我要开课了,除此之外啥也不干——没办法啊,我只有自己一个人,没资源也没钱做推广。
但是神奇的是,这个课我开了大概有8期,每期都爆满(40人报名),而且收费都不低的,我当时纯靠讲这个课,每一次课程的收入就已经在1万元以上了。
那你一定好奇了,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我给你看一下当时我发的这个宣传课程的文案(见下图)。
你会发现,我的这个内容里,我非常详细的写清楚了这样几个点:一是这个课程适合谁,不适合谁,尤其不适合谁;二是我预计我这个课程可以解决的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问题,还有适合谁来上和不适合谁来上,甚至是,报名还要经过审核,我要是觉得你的状态不适合来听课,哪怕你愿意给我钱,我也会不让你来,因为我觉得那是浪费你的时间。
你见过哪个培训机构会在招生的时候对用户说这些吗?另外,作为一个用户,你在一堂课程的宣传页面上看到这些,你觉得你会不会对这个人的信任度和好感增加一点点?
这个事情,其实就是真实和坦诚的力量。
另外,我再给你们看个例子,这是我给一个朋友写的软文,我的标题是“这是一篇写砸了的软文”,连写篇软文都这么坦诚的告诉你,看到这么实诚和富有风格的微信公号,你难道不想关注一下吗?
所以,一个特别实在的建议是:别装,像个正常人。
常识4:多读书,持续思考,认真表达
对于做内容的同学,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请多读书,持续思考,认真表达。因为做文字内容,本质就是不断的去持续思考和表达。用户是需要一些新颖的独特的有深度的观点。往往能打动用户的东西,就是一些独特但深入用户内心的“好的表达”。比如,我给大家看几个例子,你们可以重点看一下下面这几张图里,被加粗了的文字部分,感受一下,这些表达,是不是存在一种可以打动你,让你觉得想要拍手称赞的力量?
所以,这样的一些表达是能够打动人,能够建立起一种高度的用户认同的。
而这样的表达,往往来自于你某些时候读书时的妙手偶得,来自于你关于一个感受怎么表达反复的思考和字斟句酌。对于做内容的人来说,为了得到一个好的表达,是需要持续思考每个词语的精准,思考各个句子的顺序关系,还有思考去思考情绪感觉的微妙不同的。
常识5:要有立场,最好还要有点温度
作为媒体而言,不管是依附于个人媒体还是依附于品牌媒体,最好要有立场,就是所谓的有态度,同时还要有点温度。
就如刚才所说的,我们尽可能的让用户感觉到他可以和这个媒体进行互动,而这个互动的对象是一个真实的人。比如在我的“黄的世界”中,我就会时不时的发送一些如下这样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更能让用户感受到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更愿意跟你互动和建立起某种情感上的关联性。
而,往往只有那些可以触动你情感的东西,才是更容易被你记住的。
最后一点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是“内容即产品,需要付诸匠人之心去打磨”。
内容即产品,有很多复杂的体验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打磨的,除了我们上面说的这些,甚至精准到要选择什么字号,到底是12还是14,这个配色要什么颜色,排版要什么样式等等。你们知道我最早发现微信公号支持14号字的时候有多开心吗?因为14号字是一种特别有助于把用户代入一种沉浸阅读感的字体,接近于当年的“豆瓣体”。
所以,做内容是需要付诸匠人之心,当然它带给你的东西也很多。过去一个时代,你想要成为一个意见领袖的话,你可能得先成为一个领袖,才有资格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今天是不一样的,今天,你是真的有可能通过发表一些好的有价值的意见,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建立起自己的领袖地位,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有些慢。
最后,我觉得做新媒体或者做内容这件事可能并不是适合于所有人的。它需要对内容有所热爱,更适合那些时常能够有所感触、有所思考、喜欢表达的人。
对于那些真正喜欢做内容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代,谢谢大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