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时说的。当时,意大利众议长菲科问习近平总书记,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时是什么心情。习近平总书记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大格局成就大作为。“无我”是一种大格局,是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的自我要求,到“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责任担当,再到“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的庄严宣示,无不彰显着枝叶关情、人民至上的远大格局。有了这种格局,才能诚心诚意为民、公平公正惠民,引领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追梦圆梦的壮阔征程。
“无我”,是“无私”,是“忘我”
纵观全年,公开报道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超过500个,一年中周末仍有公开报道的就有近30周。除了如此频繁的会议活动,习近平总书记还要审阅大量的重要文件。重大改革方案,每一稿他都要逐字逐句亲笔修改。报送给他的请示,不管多晚,第二天早上都能收到他的批示。
人们还清楚记得2014年2月,总书记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下,几乎不可能有自己的时间。但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强调,是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责任重于泰山”!他曾引用诸葛亮的《出师表》表达自己的心情:“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我相信可以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中国14亿多人民勠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把国家建设好。我有这份自信,中国人民有这份自信。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甘于“无我”、赤诚奉献的豪迈宣言。
“无我”,是“无愧”,是“真我”
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来自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权利都是人民赋予的。“我将无我”,最终是为了“不负人民”。只有做人民的勤务员,接受人民监督,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才无愧于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我希望大家都能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一份庄重承诺,也是一种公开勉励。它预示着:“人民”是不变的价值指向,“为人民”是不变的价值追求,“人民性”是永恒的价值底色。它昭示着: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古老而现代的中国定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呈现出勇往直前的磅礴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