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同阶段的思维模式
每个人都是从年少懵懂过来的,在生命中的某一段时光留下的烙印想必都是记忆深刻,但若是不提及那些足够清晰的青春时光,再早些,比如还未上学时,更早些,咿呀学语时,那些记忆又有多少能记住?
或许,这个时候会不自觉产生某一种想法,从出生开始我们是从哪一刻开始有了思维的能力,并且将这种思维的能力开始在脑海中留存为记忆?
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叫思维。思维通常也叫思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不是人一生下来就会的。新生儿还没有思维能力,大约到1岁时,思维能力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而且发展是有层次、有规律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表现在从直觉运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方式出现在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
1~3岁左右的儿童处于直觉运动阶段,他们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动作触及某种具体事物进行思考。这种思维方式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离不开思维的对象,东西不能离开,凭空不能思维。第二:离不开操纵或摆弄实物的动作。直接行动思维有个好处:它属于无意识思维,不太消耗能量,孩子不会感到累。皮亚杰认为:若剥夺孩子的动作就会影响孩子思维的进程,思维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动作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心理学有个简单的实验:在墙上挖个洞,洞后不断移过卡片,让你数数移过多少卡片。如果要求你必须盯着它,什么都不做,你很快就数的出错了。假如我给你一些豆子,数一个放一个豆子,或者用笔画一下,你就会发现正确率高多了,不容易出错。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动作伴随,注意更集中更长久。所以动作对于小孩子很重要。要想让幼儿注意保持集中就要围绕同一目标不断变化活动,一次活动时间不宜长,而且应让活动变化起来,在丰富的活动中,保持注意的集中和稳定。如问他们玩具汽车是怎样开的?他会立即将玩具汽车拿到面前来摆弄。这时他边玩边思考。
3~6岁或7岁左右的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感性经验的增加,语言的丰富,他们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这时的儿童可凭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而且有了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他们对叔叔、阿姨的理解,总认为叔叔、阿姨是大人,要他叫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或更波折孩子叔叔、阿姨,他会想不通也不肯叫。
6、7岁以后的儿童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用分析、综合、 比较、抽象、概括来解决问题。儿童到5岁时就出现了抽象思维
的萌芽,遇到事情喜欢追根问底,老是提出“为什么?”
当知道不同阶段孩子的思维模式,也许有些关心的父母会在思考,孩子的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培养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
通过前面的陈述我们可以知道,儿童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发展规律,由具体向抽象发展。因此,不能要求幼儿像大人那样思维。但是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发展,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等,以提高儿童思维的能力。家庭中可以做的有以下几方面。
1.丰富儿童生活的环境
我们可以在摇篮的上方悬挂一些彩色的小球,或简单的色彩鲜艳的玩具,或着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如小风铃等,供婴儿醒着的时候看和听;平时在婴儿醒着的时候多逗他玩,抱、吻、抚摸他;随着孩子的长大不断提供合适的玩具;1岁左右的孩子能行走了,要为他提供一个活动的空间,让他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和他一起看电视动画片、儿童片,一边看一边讲给他听;多带孩子到室外走走,看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等等。
2.引导儿童提高语言能力
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帮助他正确发音。大人对孩子说话时不要说儿语,如饼干不必说饼饼,小狗不要说狗狗。要让他听惯和记住日常生活中准确的常用词。要有计划地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帮助他用正确语言表达思想。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有了词才能对事物进行概括和间接的反映。通过语言中的语和语法规则,儿童才能脱离具体动作和具体形象,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语言的发展对思维能力的提高能起很大的作用。
3.鼓励儿童积极思维
好动、好问是儿童的天性。5岁的孩子就常问“为什么?”有时 还会将玩具或家里的用具、摆设拆开来,想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家长应耐心听孩子的提问,解决孩子的提问或引导他去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对孩子拆坏了东西也不过分责备,只说你想 看看东西里面是怎样的想法是好的,但好东西拆坏了可惜,以后要告诉大人帮你解决问题。孩子得到鼓励,今后就会更积极地去思考各种总是。对不多提问题的孩子,家长要主动提出一些孩子能回答的问题,引导他去思考。
4.锻炼儿童的思考力
在家庭生活中,锻炼儿童思考力的机会是很多的,只要家长在这方面做有心人,善于引导儿童去思考就会获得丰收。玩玩具、做游戏、猜谜语、养小动物、养花以及参加家务劳动等等,都可以使和童积极动脑筋去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搭积木、拼六面图、拼七巧板等等,都要动脑筋找出规律才能完成。有些智力游戏,不仅要动脑筋还要比速度才能取胜。
5.教给儿童正确的思维方法:思维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和逻辑性,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较多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语言发展也达到较高水平,为思维发展提供了条件工具
但还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条件和工具,儿童不是一开始就能掌握的,家长和老师都要引导和教给儿童,遇到问题如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作出逻辑的判断、推理来解决。教儿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儿童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思维发展的翅膀,抽象思维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不同,同龄间孩子思维模式不同,孩子和大人思维模式也不同。
重要的是,父母如何发展孩子的思维模式?如何让孩子的思维模式得到更好更快速的发展?进行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发展,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等,以提高儿童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