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不断释怀的修行

成为母亲后,总是很容易被感动,很容易泪崩,喜怒哀乐随时可以失控。回忆孩子出生那一瞬间,她的第一声啼哭,那么柔弱,却已然穿透我的灵魂。那一刻,我的生命变得无比沉重,沉的是关爱,重的是责任。

随后的每一天都蕴含着殷殷的希望与隐隐的担忧。她的第一抹笑容,第一次呀呀学语,第一次蹒跚学步,第一声妈妈,让我感动,更让我害怕。害怕人生的各种未知与难料!害怕自己生病,害怕失业,害怕有一天自己不在了,而她还没有长大。每思及次,无法抑制的焦虑,然后开始反复的思索:为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有所成就,拥有幸福。希望为他们保驾护航,遮风挡雨,但我们能保护多久?有能遮挡到什么时候?我们终将先行而去,未来终究需要他们独自前行。

然而“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天下没有不为孩子打算的父母。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呢?是穷一生之力博得充裕物质,确保衣食无忧?是举全家之行铺下阳关大道,力保一路畅通?是勤学苦练造就十八变武艺,务求脱颖而出?无疑,但凡父母皆作如是观。

其实,我们想要的很简单,无非就是孩子的未来能够幸福,希望孩子拥有选择和拒绝的权利,仅此而已!

我也曾深陷其中,茫然入流。从幼儿园开始就各种计划,从小学开始就为升学做打算。由此开启各种希望,然后就是各种培训。跳舞、绘画、钢琴、书法、科学,只要能想到的,不管是否适合都要去尝试,并且乐此不疲。但孩子呢?看着那小小的身子,一次又一次压腿,下腰,拉韧带,撕心裂肺的哭泣声不断传来。每天的练琴时段一定是鸡飞狗跳,河东狮吼,哭声,呵斥声,声声入耳,家庭暴力指数与日俱增。这真的是孩子所喜欢的吗?明明是一个豁达奔放,喜欢爬树,喜欢探险的“女汉子”,却被我硬生生的强行塑造,偏要看起乖巧柔和的“小淑女”。这真的是我想要的教育吗?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能坦然自如的解答并回应家长的疑惑,能透过孩子的行为观察他们的内心,能义正言辞的告诫他们的家长,孩子的精神世界比学习更重要。我很明白:孩子的童年应该阳光灿烂,而不是阴云密布。可怎么在对待自己女儿时就变得如此不可思议,几近歇斯底里。是“爱之深,责之切”?还是因为太在乎,所以太苛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为什么要逼着孩子做不适合她的事呢?

孩子爸爸说我已经严重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孩子真的需要才艺的加持吗?她的人生真的需要这些所谓的光环去证明吗?不可否认,多才多艺的孩子会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未开会有加分项。然而,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站在舞台上,舞台上的孩子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中心。优秀与否其实不需要外界的鲜花和掌声去证明。

急躁的我,似乎只顾着追逐那一抹耀眼的璀璨,忽略了平凡其实是一种永恒,淡然是一种真实。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为了一顶仅仅是让别人来欣赏的皇冠,而放弃自己的快乐和本心,那真的有意义吗?

我开始反思自己。我对女儿的爱毋庸置疑,爱她胜过自己的生命,因为我和所有女性一样,我们都是母亲。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我的行为背后就真的没有一点点私欲吗?尽管我一直回避这个问题,但不等于不存在。我的的确确有私欲,我所做的各种规划,其实是源自于自我的感受,以我曾经的经历和体验为导向,刻意把女儿引入我所希望的人生轨迹。我没有的,希望她拥有;我没做到的,希望她做到;我错过的,希望她获得。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是文科生,理科一直是我的痛,所以我特别在意女儿的数理思维培养,这一点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曾经坚定的发誓,她未来一定得从事理科学习和工作。为什么?归因当属我自身,因为我对理科的遗憾!因此,与其说我希望她不要和我一样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不如说我希望她重拾我的遗憾,重塑完美的自我。正如费孝通所言: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情感的传递。父母对子女的爱绝对是最纯粹的,却在世俗流淌中,在自我缺失的遗憾中,在以爱之名义中,逐渐演变为内心深处的执念。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我的复制品,不是我的升级版,不应成为重塑自我的载体。孩子有她的世界和人生,无论多么有容乃大的父母也无法拥抱住孩子的一生,他们终将长大,而我们终将老去,并先一步离去。

父母和子女的人生如同修行,缘分是前世今生的修行,爱是不断释怀的修行,成长是彼此成就的修行。慢慢放开孩子的手,不以爱之名去束缚她,不以己之心去塑造她。

不放手,学不会走路;没磕碰过,不知道什么是痛;没受过伤 ,不知道什么是危险;没跌宕过,不知道什么是挫折。生命本就是喜怒哀乐的交织,成长是梦想与遗憾的擦肩。如果阳光是梦想 风雨就是追逐梦想的历练。我要做的是:蹲下来,告诉她,有阳光就有风雨,得意时不忘本心,失意时不忘初心,受得起阳光的沐浴也要经得起风雨的洗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独自踏上旅途的好处,是能有稍微完整一些的时间阅读。梅兰妮•克莱茵和琼•里维埃的演讲录《爱•恨与修复》,薄薄的一本小...
    风千夏阅读 684评论 0 0
  • 七点半的早晨 阳光还不辣 公交车站挤满了人 公交车来了 人们掏出零钱或公交车卡 滴-滴-,嗖-嗖- 人们终于上了车...
    797b397ff71c阅读 137评论 0 0
  • 我生来便厌恶那些总是压抑着自己情感滴水不漏的人。于是我的手抚上他的眼睛,问他:“你为什么没有泪水……你不是说你爱我...
    蒋小碎阅读 690评论 1 1
  • 没想到一回家,就赶上浙江三十多年才能遇见的寒潮,哗哗啦啦地下雨下到了现在。江南冬天的雨不同于北方,每一滴雨蓄进了尽...
    东宝alex阅读 2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