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
生而为人,我们首先应该懂得如何爱自己,通过友好的方式与自己相处,意味着我们也能够以更加和谐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作者很好的讲述了如何将非暴力沟通应用与培养对自己的爱。
“转变自我评价时培养对自己的爱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希望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有益的,那么自我评价的方式就要有助于学习,使我们的选择符合生命的需要。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自我评价方式往往导致自我憎恨,而无助于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暴力沟通的一个典型例子。生活中,当我们对自己的表现感到不满意时,我们在内心责备自己:“笨蛋!这种蠢事你也干得出!”,“我应该早点...”,"我不应该..."...诸如此类自责的对话。这种自责意味着:我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时错的或不好的,我们应当为此感到痛苦。可悲的是,让自己陷于自我憎恨中,无法让我们从失误中获益,即使这种憎恨有时候是激励我们成长的一种驱动力,但是出于羞愧的行为不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它远不如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产生的驱动力对我们的成长有益。
非暴力沟通的意义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感到遗憾时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并允许这种察觉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他。反之,如果我们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方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自我宽恕
先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只要对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就能建设性地满足它们。
作者在文章中谈到了一个“语言练习”,这个“语言练习”有助于深入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列出生活中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不得不做。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无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深入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
一旦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所服务的需要,即使工作很艰苦、富有挑战性乃至举步维艰,我们也会从中找到乐趣。
然而,当我们审视自己清单上的行为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行为都是出于以下动机:
1)为了钱
如果行动时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付出代价可能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如果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快乐将会伴随着我们。
2)为了得到赞同、逃避惩罚
从小到大,我们可能都渴望得到奖励,误以为生活的目的就是获得回报,为了讨人喜欢,我们努力迎合他人;为了避免招人嫌恶,我们不做那些不受人欢迎的事情。于是,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我们费尽心思、委曲求全。事实上,如果我们的行为只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他们的感激也是在给我们确认:我们的行为有益于他们的生活。一旦如愿活出对生命的爱,我们所体会到的欢乐是他人的赞同无法给予的。
3)不想感到羞愧
我们知道,如果不做某些事情,我们就会责备自己。我们认为不做那些事情是不对的、愚蠢的。可是,如果为了体面而循规蹈矩,我们最终难免感到厌烦。
4)为了避免内疚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目的会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如果为了避免内疚,我们将活得可怜兮兮;如果为了活出对他人的爱,我们的生活将充满乐趣。
5)为了履行职责
使用“应该”“不得不”“应当”“必须”“不能”“被迫”这样的词语,意味着我们受到内疚、职责或义务的逼迫,感到自己无可奈何。当我们认为自己无可奈何时,我们不再是生活的主人,而是沦为了机器。
我相信,我们越是投入服务生命的乐趣中——服务生命是唯一的目的,我们也就越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在曰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屨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