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 望 故 乡 真 情 相 聚】
—— 绥德县田庄镇张家沟村迎女客回娘家全村大团圆记事
张家沟村地处距离绥德县城20公里外的一条小山沟,在普通的地图上很难找得到。村里山多川少,沟弯路窄,绿树成荫,偏僻幽静,有一条无名的小河从村里潺潺流过,这条河也就是从小养育我们成长的母亲河。
我离开这里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期间偶尔回去,也不过是停留短暂片刻。村子里原来的老年人现在大多数去世了,原来的大叔、大婶儿现在都已经是古稀老人了,原来的男同学大多数在外乡谋生,原来的女同学大多数远嫁他乡,原来的小娃娃现在都成了中年人,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基本是不认识的人。想起这些,难免有些伤感,但这些都是自然规律,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谁也无法改变。
这次迎女客回娘家全村大聚会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起初,总策划贺福林提议说是要举办一场【迎女个客.回娘家.闹秧歌】大聚会,我担心现在是大热天,大家来不了,二是村子里闹罢秧歌都几十年了,没几个人会闹的。
可是事实并非我想像的那样。这个提议一经提出,立马得到全村人的支持,大家奔走相告,群情振奋,并捐款捐物赞助。
活动定于2018年7月28—29日举行。这些天,张家沟村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彩门高悬,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7月28日上午7时许, 迎女客回娘家仪式是从村子的最前头田庄大桥开始的。所有的女客们都穿着黑裤红半袖的统一服装,在田庄大桥上集中。去迎接的娘家人带着锁呐乐队,敲锣打鼓,穿着黑裤白半袖的统一服装,走着秧歌步,载歌载舞。娘家队在前,女客队在后,形成一支几百米长的秧歌队伍,场面精彩壮观,令人着实惊叹。
这次回家,我终于见到了久别的父老乡亲。感慨人生有点太短,似乎有点防不胜防就把时光虚度。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可是时代变新了,人都变老了,年轻人们长大了。每见到一位乡亲,大家最多的一句问候就是:你今年多少岁了?这句话问得亲切,答得也亲切,乡亲们最主要的话题就是回忆过往昔事,感慨新旧变迁,怀念大农业社时代集体生产劳动时那种热闹场面和归属感,有人甚至专门制作了一个三十年前打坝时夯土用的石硪,有八个人拉硪,一个人把硪,把硪的唱打硪歌。别小瞧农村婆姨人文化水平不高,可是唱起歌来都是即兴编词,随编随唱,想必就是现在大腕明星见了也自惭形秽,那场面真是红火日踏了!
怀旧与热闹是这次聚会永恒的主题。中年的女客们玩起了猫捉老鼠游戏,还有六十多岁白了头发的女客们竟然和年轻人一起玩起了撂手绢游戏,还有七十多岁头发全白了的老女客也不甘示弱,走上前台唱一曲信天游展示才艺,赢得掌声不断;村里的男人们和女客门抜河比赛,搞笑的是男人们没有一次能赢得了女客队,弄得现场欢呼声、尖叫声一浪接过一浪。这些三十年前儿童玩的游戏,没想到今天又突然变得如此时尚!
聚会筹备之初,总策划贺福林打电话让我写一幅对联,我不敢怠慢,应约而作,上联:迎女客 闹秧歌 唱响信天游 红红火火,下联:回娘家 忆乡情 吃饨团圆饭 热热闹闹,横批:相聚甚欢。
这次大聚会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回娘家的女客们个个都能歌善舞,个个美丽大方,个个气质非凡,看不出一点点乡土味!
这次回村,本想再看一下童年住过的老宅,但遗憾的是老宅早已“绿树成荫”了。这座老宅,大约是在100年前所修,三孔石窑,四方围墙,左边是石板铺顶的平房,右边是古式大门,大门上有一副匾额,写有【慎修思永】四个大字,遒劲有力,据说是当年老人们寻得知名书法家写成的。整个院落古色传香,当年在前后里庄也算是富户人家的院落了,我们从小住在这里,似乎有一种非比寻常的优越感。然而,现在这老宅几十年没有住人了,院子里杂树密布,杂草丛生,早已无法进入了!
习惯了城市里的生活方式,对过往的乡村田野生活早已忘却。这次聚会,回望故乡,见到了三十多年前的父老乡亲,玩了一场三十多年前的儿童游戏,回忆了三十多年前的琐琐碎碎,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多年以前的童年,心情舒畅,人也似乎变得更年轻了!
【正义江湖】2018年7月30日写于绥德
七律三首《 欢聚在乡间 》
—— 为家乡迎女客回娘家大聚会题
(一)
一别故园三十年,
半生虚度双鬓雪。
难得踏上回村路,
终于赴会走乡间。
女客归来大团圆,
娘家五里桥上接。
锣鼓阵阵鞭炮鸣,
彩旗飘飘彩门悬。
(二)
秧歌排列似长龙,
丰盛美肴如过节。
姐妹齐唱信天游,
兄弟同窗话友缘。
七旬老姑登台前,
花甲大姐撂手绢。
主客拔河无胜负,
九人打硪才艺显。
(三)
曲终依依挥泪别,
含情默默表心愿。
出门平安走四方,
归来顺利务家田。
子女个个有出息,
生意宗宗赚好钱。
十里相送几回头,
祈盼来年再相见。
【正义江湖】2018年7月30日写于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