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国培第四天!今天的风景可以说与昨天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今天一整天都是男老师的风采展示,尤其上午,更是“三个男老师,共演一场戏”!
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
张军亮执教
“我和某某某过一天”(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专题)
课前交流环节,张老师便与学生就童话故事与神话故事进行了对话和交流,虽然对话与交流的内容比较多,但是,却并不显得繁琐和罗嗦,反而呈现出清晰的条理性与明确的指向性,最为重要的是关注到了本次习作的关键点——想象。
张老师的课前导入环节同样精彩。他在引发学生说孙悟空与哪吒的故事的同时,还着重引导孩子们尝试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而这,恰恰是本次习作的核心点!
张老师的学会审题环节依旧精彩。出示写作的主题图之后,张老师便让孩子们在自主观察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交流一下自己最想和孙悟空在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学生积极发言的同时,张老师及时地进行了梳理与评价,很快便概括出了三个写作要点:一我们可以到他的故事中去;二可以请他到我们的世界中来;三一定要发挥他的特长。虽然张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有着明确的启发,不过,有些可惜的是,孩子们在独立构思时,还是没能紧扣住概括出来的这三个写作要点,使得接下来的交流环节,张老师显得有些尴尬,这从他有些略显苍白的评价中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审题环节孩子们做得不够,所以学会构思环节,孩子们的表现持续低迷。张老师在教学中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尽管他也适时地对写作步骤进行了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可是,孩子们依然还是无从下笔。这真的是一个很值得张老师思考的问题,当然,也同样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问题。
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杨军执教《夏天里的生长》(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策略单元课文)
杨军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颇为新颖,有很多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点:
首先,杨军老师抓住标题中的“长”,让孩子们自由默读课文的同时,借助表示事物成长的关键语句,体会生长的魅力。
“长”是本文的一个题眼,抓住了这个字,就等于抓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因为孩子们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所以,阅读的质量自然就得到了呈现,大部分同学对于自己的答案都充满了自信,自然,接下来的汇报也就顺水行舟了。
其次,杨军老师抓住了文本中的“序”。虽然孩子们汇报了很多,但是都比较零散,有的还出现了次序混乱的情况。为了让孩子们对这个“长”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杨军老师注意紧扣段落中心句指导孩子们进行梳理。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梳理,文本的思路便越来越清晰。夏天里的生长有生物的生长,有事物的生长,还有人物的生长。其中,生物生长又有三种不同的状态:有飞快的长,有跳跃的长,还有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在杨军老师的教学中,文本中的“序”被挖掘得很透彻。我们先来看看段落中的“序”!生物生长的这三种状态是按照时间的长短来排列顺序的:飞快的长是一天一夜就能够发现的长;而跳跃的长是几天不见才能感受到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就必须得等到个把月之后才行。篇章中的“序”表现为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先写生物的长,再写事物的长,是因为事物的长是一种相对虚拟化的长,它必须得通过一种客观的事物才能呈现出来,所以,生物的生长写在事物的生长之前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之所以最后写人物的生长,是因为生物的长与事物的长都是在为人物的生长做铺垫的。
最后,杨军老师抓住了字理中的“情”。几乎全文都是在写生长,为什么标题用的却是成长一词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说明作者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在写人!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意味很深,它是本的哲理所在。“热天”并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长”不仅仅指身体、年龄等的生长,还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等。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增长经验,不能错过成长成才的最佳时机。
专家视角: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特级教师于通元主题讲座《用好统编教材 教好学生写作》
一、统编教材习作编排上的变化
1.设置了习作单元。三年级至六年级教材中,每册安排了一个特殊单元一习作单元,分别为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和表达真情实感。
2.话语系统情境化,表述方式大量采用图文并茂或图式化的非连续性文本,这种话语风格、表述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导引,而且更贴近小学生。!
3.目标指向更趋清晰。统编语文教材从单元导语、课文后面的习题到习作练习,目标指向非常清晰明确,一看就懂、一读就明。 每次习作训练的切口都非常小。
4.读者意识更加凸显。7统编语文教材在习作的安排上,强化了读者意识培养,强调了习作的交际功能。
5.重视观察能力培养。统编语文教材在3-6年级近60次的习作训练中,安排了多次专项训练。
6.重视对应用文学习。统编语文教材不仅保留了过去小学语文教材中通知、书信、读后感等传统的应用文,还新增了推荐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介绍说明等习作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应用文练习。
7.设计了两个模仿运用序列。统编教材独具匠心,设计了两个模仿运用序列,一个是“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序列,一个是课后习题中的编排变化“小练笔” 序列。
8.指向习作的语文要素清晰。每个单元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构成了“双线结构”,其中语文要素分别阅读要素和写作要素。
二、统编教材习作内容编排特点
1.读写关联:内容设计精密化。统编教材单元习作在内容设计上注重与生活经验、单元课文(习作例文)的联系,打通了读写关联。
2.体系独立:习作指导精确化。统编教材单元习作在编排体系上,首次独立编排、自成体系,确立了精准教学的基本前提实现了习作指导的精确化。
3.支架教学:习作知识精准化。在习作知识与习作方法的学习运用上,统编教材强调了精准知识与精确方法的支架作用,“怎么写” 有了清晰、确定的习作目标。
三、立足教材编写特点的教学转型和策略
(一)习作单元课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高高举起,轻轻落下(1.前置教学目标 2.汇集教学焦点 3.设置机动预案)
教学方法:能力导向,以练为主(1.确保全程训练 2.突出重点训练)
(二)单元习作主题教学实施策略
1.“浑然一体”地教:学好一个个写作技巧。
2.“一作一得”地教:练好一个个习作技能。
3.“一以贯之”地教:一级级提升观察素养。
四、统编教材写作教学的实践创造
1.任务群改造
2.学科类写作
3.后作文时代
【结语】全面实施好统编语文教材,教师必须认真把握教材的新变化,迅速转变教学理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新变化带来新思考,新思考需要新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用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生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