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老街社会实践有感)
某个雨后初晴的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上海闵行的七宝老街。——作为游客亲历,或是作为旁观者打量,我们在两种身份间穿梭。有一个叫“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词大概能描述我们的行为:探索观察这条长得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街巷,了解一丝丝,记在心中或者写在笔下。
这是一条很上海的老街。这是片片对七宝老街的残存记忆拼凑在一起后,留在我心中的印象。
首先让我感到好奇的是街道两旁小吃的种类:它或许已经可以用应有尽有来形容了。汤圆馄饨,牛肉羊肉串串,奶茶冰激凌咖啡,酸奶臭豆腐糕点。各地的食物汇到这里,恍惚间让我怀疑这是不是购物广场一部分。转念一想,上海的外来人口占了40%左右,而七宝作为上海人周末节假日的小憩之地,自然会满足不同饮食习惯的人的需求。其他老街中常见的“几种特色小吃贯穿一巷”的场景在这里可以说是不存在,七宝老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体验各种食物的场所。
与上面小吃种类多相关的另一个有趣的点是这条街上年轻人多,生活气息弱。在这里,搬出小椅子三五成群地聊天的老人,类似于家庭手工作坊的生产类型都难得一见。你见不到人家晾晒的衣服,见不到老人通常聚集的活动室。虽然上海是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但老人们的生活似乎并不在这里。这是一条比较商业化的街,它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不管来了多少游客。年轻人们在一家店排队,买到东西,然后边吃边走向下一家店。
吃饱喝足后,我的关注点落到了建筑上。这里的建筑有着相同的样式:褐色外墙,木质结构,假装用瓦片铺成的飞檐,雕着一模一样的花的窗,就连门槛与转角的设计都毫无区别。有些店铺装了空调,那就用木质外壳套起来。第一眼看过去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但再看,再看,始终没有什么变化。像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货品,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街道两端。美也是美的,看起来也仿佛是古的,只是欠缺了江南水乡常有的一分灵动。不过也有令人惊喜的地方,其中之一是石桥上质朴的雕塑。
从一个异乡人的角度来看这条巷子,似乎无论如何都有失偏颇。诚然,它并不像杭州附近的那几个古镇中的街道那么发达,也不像绍兴邻水的街道那么安详。但它生于斯,长于斯,它与上海这座城市的个性相互影响,一点点发展为今天的样子。与其探究不同地域的古街有什么区别,不如探究它是如何满足了目标受众的要求。当然,社会或进或退,社会中的人也发生着种种改变。古街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元素,它的职能也随着前面两者的改变而改变。作为旁观者或亲历者的我们能做的,该是以合理的方法预测其发展,并将二者的时间差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