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同学推荐我听《蒋勋细说红楼梦》。没想到一听就上瘾了,还把身边朋友也带上了瘾。这个系列总共80回,每回上下两集,每集70分钟,反复听了三遍,前后跨度一年半。后来,还把纸质书读了一遍!
网上对这个音频的评价,褒贬不一。最大的诟病就是说蒋老师基本功不扎实,很多需要考证的地方都被带过;故事的细节也有纰漏,讲的过程中有口误;等等等等。
不管失误多少,不纠结细节,读完收获还是不少的。
蒋勋在讲的过程中一直强调人性。人性是一个很宽泛的词,可以包罗万象、无限拓展。用到具体表象时,仿佛是一个万能的词语。
当我们跟客户打交道的时候,当我们被朋友背叛的时候,或者有时跟家里人闹别扭的时候,如果用“人性”这个词来解释对方的行为,很多事情就能想明白了。这时候,不开心没有变成快乐,但是也没朝着痛苦的方向发展。我们遇到事的时候,总会抱怨说这个人怎么这样?那一刻,我们格局的狭窄就显现出来了:(尤其对亲密的人)因为我们在要求别人必须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行事。
可是,人性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动物。
如果懂得人性,了解人性,并且依着人性来与人相处,很多摩擦和冲突是可以减少的。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一个人的生活变得轻松自在。
蒋老师还一直教人欣赏生活中的“普通美”。
有一次,他还在大学教书,赶着去开会。看到一对情侣卿卿我我地坐在一起讲话,几个小时后开完会出来,看到这两个人还坐在那里。他心里只觉得这两个人“真无聊”。隔了很久,他才想起来小青年的爱情是那么单纯,两个人在一起说不完的话就是美好。他意识到自己变得非常浮躁,离开了工作7年的校园。
他还说,一个人不能整天只知道闷头拉磨一般挣钱工作。如果他能在去公司的路上,停下来闻闻花香,看看小草,这样才是真正懂得生活。当这个人开始留意路边的树、花丛里的花、还能够抬头看了会儿蓝天白云。那么他人性中单纯的美好就回来了。而当一个人心灵越来越污浊、浮躁的人,是无法感知美的,也渐渐失去了感知的能力。
更重要的一点,蒋勋老师教导要尊重别人。很多人对待陌生人,尤其那些好像不如自己的人,会很不客气,甚至赤裸裸的鄙视。可是,他们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养家,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蒋老师认为这样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体力,一个人能保持长期的、稳定的、持久的工作状态,强健的体魄是前提。脑力劳动的加入,也只是工种不一样而已。比如,一个钟点工阿姨,如果能动脑筋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工作,她一定可以比同行中间多挣很多。所谓体力脑力的区别,只是投入分配的比例不同而已。
他还认为工作的卑贱是由优越者的傲娇来认定的。楼下一间卖鸡蛋的店铺,老板每天10点睡觉,6点起床,身体健康,心态良好。拿着年薪百万的四大“打工人”,一上班就面临高强度的加班,还有忍受睡眠被大量挤压,连吃饭都是在浪费时间。这样的对比,谁更幸福?谁更卑微?
《蒋勋细说红楼梦》里提供给读者很多看待生命、思考问题的新角度。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值得活,不论他过着是怎样艰难贫困的生活,对不同生命的尊重是一种心灵修炼。
毕竟红楼一梦尽成灰,人生其实也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