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0181023

E03 巧言令色

现代社会,懂得如何演讲,练就口才已成为一项必备技能。而古圣先贤更加看重仁德,口才之类属于附加,甚至不主张“巧言令色”。反观自身,融合当今社会现实需要和儒家哲学的古老智慧是我们阅读古籍的意义所在。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

▍注释

〔1〕巧,好。令,善也。

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辞不迫切,专言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

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矣。”

The Master said, "Fine words and an insinuating appearance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true virtue."

Fine words:巧言

insinuating 迂回而进的

insinuating appearance 致饰于外

true virtue “仁”


▍生词好句

fine: adj. 完成的;完美的

insinuating: adj. 暗示的

【笔记】

如何平衡好巧言令色与仁的关系?

巧言令色的发心:明善及仁。因为仁是一种实践的,普世的哲学,它是儒家思想的底层根基。颜回是仁的代表。

古为今用中的用,要从内在逻辑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