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问题合集(📚 7月15日)
🌅今日共读内容:第十六章 对教养的批判(128-135 页)
❓今日导读问题:现代教育体系是否正在逐步转向“教养世界”?如果是,这样的转向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果不是,我们当前的教育体系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以更好地实现教养的目标?
💬今日思考问题:在数字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如何平衡知识的获取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真正的教养?教育应如何引导学生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而不仅仅是追求知识的积累?
这一章中有这一句“古典时代(1770-1830)专注于一切伟大、真实美好的事物。”
这句话很美好,我们是多么的向往那个伟大、真实美好的世界啊!对于我而言,回忆之中,我的物质贫乏的童年、青少年,也是一个近乎于伟大、真实而美好的世界……
而到了我们所处的现在这个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当互联网早已渗透进每个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外卖、打车、购物、游戏……几乎所有事情都与网络有关。 尤其是A在今年OPENAI发布Sora之后……这个世界,还真实吗?还美好吗?还伟大吗?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所说的,当代青少年的四无现象:
1. 学习无动力:对学习没兴趣,很多孩子都是被父母逼着学,被老师催着学,缺少学习的内在动力,不想学,学不进去。
2. 对真实世界无兴趣:很多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社交媒体,空闲时就喜欢宅在家里玩手机,对真实世界的人和事没有兴趣,不愿意走出家门。
3. 社交无能力:因为长期的自我封闭,很多孩子缺乏与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能力,会遇到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扰。很多孩子表现出低欲望,但所谓低欲望不是没欲望,而是没能力。
4. 生命无意义感:对很多孩子而言,虚拟世界是那么精彩,回到现实世界,感受到的是各种压力、无聊、孤独和苦闷,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追求什么。简而言之,活着没劲儿。
这所有的一切和“现代教育体系是否正在逐步转向“教养世界”,有关吗?
文中说,教养世界取代古典时代却代之而起,人们将它视为古典时代的遗产。而这种教养并不真正引导人自我实现,而只是使人满足于浮光掠影地涉猎各类知识。这种教养如同无本之木;它无法照亮一个人的可能性。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教育体系似乎的确正在逐步转向“教养世界”。碎片化的阅读、各种短视频、直播……使得当代人满足于浮光掠影般的涉猎各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