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Symplocospaniculata(Thunb.) Miq;
别名:碎米子树、乌子树。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老枝无毛。
叶膜质或薄纸质,阔倒卵形、椭圆状倒卵形或卵形,长3-11厘米,宽2-4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尖锯齿,叶面无毛或有柔毛,叶背通常有柔毛或仅脉上有柔毛;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在叶面平坦或微凸起,每边4-8条;叶柄长3-5毫米。
圆锥花序长5-8厘米,通常有柔毛;苞片早落,通常条形,有褐色腺点;花萼长2-3毫米,萼筒褐色,无毛或有疏柔毛,裂片半圆形或卵形,稍长于萼筒,淡黄色,有纵脉纹,边缘有毛。
花冠白色,长4-5毫米,5深裂几达基部;雄蕊40-60枚,子房2室,花盘具5凸起的腺点。
核果熟时蓝色,卵状球形,稍偏斜,长5-8毫米,顶端宿萼裂片直立。
产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各地。
生于海拔760-2500米的山坡、路边、疏林或密林中。朝鲜、日本、印度也有。北美有栽培。
叶药用;根皮与叶作农药用。
(摘自《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