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简书写作一周后小结

     我是刚刚加入到简书的写作中来的。我发布的第一篇文章《彼岸花之血尾狐》是我很早之前写的一个小短篇,给我朋友看过之后,她鼓励我,既然写都写了,为什么不发出来呢?因此,我才加入到简书中来。

    我在加入之后看到了一个日更活动,然后我每天都有看书,并且记了一些笔记。就想到不如参加日更活动,把自己每天的读书笔记记录下来,累计起来也算是一种成就。

    但是,除了第一篇《第二性》读后感是我刚刚完整读完之后用心写出来的,后面每天的读书笔记,让我看完之后想起来我初中的写作内容,整体就像在记流水账一样,真心感觉这样的写作水平也太差了。

    PS:《第二性》的读后感被锁了,目前发出来的是不完整版本的。

    但我觉得既然已经决定去写了,就应该认真对待,因此我查找了一些读后感的写作要求,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具备以下四点要素:

    1. 读后感需要适当的引用原文。读后感,先决条件一定是读。如果内容比较简短,就直接引用,如果内容较长,就精简一下,总之需要掌握“适量”的程度。

    2. 读后感需表达出自己的读后观点。“读”是一个基础,但在基础之上“感”才是主体。在读过之后自己产生的理解和感受,但在写的时候要注意条理化和系统化。

    3. 读后感须整合以求深入。读后有感,畅所欲言是基本要求,但大面积平铺直叙,只求抒发而无重点,那读后感就仅仅是发泄情绪的产物,而对他人而言就毫无读下去的必要。因此,观点和文字都要重新整合,使其具备“可读性”。

    4. 读后感须联系现实生活。不论读哪一类,哪一种书本或理论,其根本目的是要使其具备知道意义。故而,写读后感的一个重点就是联系阅读几类和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对我而言,日更不是很有必要。我之前“读后感”有太多的平铺直叙,而没有进行整合,当天阅读,当天书写,简单直白,但是缺少了整合文字之后的“可读性”。量变究竟能否达到质变,我也不得而知。但我更需要的一定是文字质量的锤炼。因此我决定在我读完一本书的一两日内写一篇读后感,而不会再每天读一部分,写一部分难有深入思考和文字整理的时机。

    一周小结:我决定退出日更活动,以自己的节奏决定文章的写作节奏,但会保证每周至少一篇准备好的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