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冬,来北京的第730+N天(俗称两年多),这个季节这个城市的风很冷,似乎裹挟太多幽怨的气息。
这730+N天里,我和你一样,有时睁开眼就想呐喊生命之美好,有时不睁眼就开始诅咒生活之俗套。
今天,和之前的730天一样,我按照闹钟设置的时间起床,开始新一轮24小时的行走,地铁里仍旧充斥着一张张麻木的脸,迷茫而又困顿。这时,我想起了一个喜欢微笑的旧相识,不知道麻木是否已成为她此刻的写照。
人很简单,却也很复杂;
生活很简单,却也很复杂;
这个世界,一切都值得深思!
《一》
2013年春,复习备考的日子里我租住在川大竹林村一间屋子,那段时间经常做梦,每一次都真实而生动。
有一次,梦到母亲推门进入我的屋子,她什么也没有说就开始大声呼喊,被菊花堆满的房间四壁便像声波的形状一样向我挤压,毫无意外,我在一阵惊悚的错觉中醒来,不敢将头从被中伸出。
类似的梦境并不多,细想来大概就这一次,但这几年与母亲相关的梦却从未中断。那些梦大都是发生在童年的老屋,院子里的一切都很清晰,这也一次次强化了童年在我脑海中的记忆,那些场景有些是在屋内、有些是在院中,只有一次是在大门外边,我看着母亲一路向北走,只有背影。
很多次,梦中的母亲都是静默的,没有声音出现,一个人炒菜做饭。最近的两次梦里,一次她在为自己时日不多、无力回天而哭泣,另外一次她给我借了一碗水,还告诉我碗底有沙子,喝时需当心,那天我是被渴醒的,睁开眼顶着沉重的脑子喝了满满一大杯水。
也有巧合,几乎所有与母亲相关的梦里都有弟弟的身影,无一例外他都是七、八岁的样子,现实生活中他已经快成家了。
前几日,我梦醒了之后跟红红说,“好痛苦,又梦到我妈了,一天半的时间里梦到了两次”,隔了一会儿,她怯怯地说,“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梦到阿姨会觉得痛苦?”这几年,身边的人都努力保护我的情绪,回避了与这个话题相关的、任何可以回避的东西,所以我能感受到红红在抛出这个问题时的小心翼翼,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好问题,一个我从未思考却一时无法回答的好问题。
《二》
2012年,经历近九个月病痛折磨之后,母亲最终没能挨过那个夏天。
九个月,对于整个家庭来说,真的太过残忍,到现在,依然能记得很多细节。
我从外地赶回去,表姐到车站接我,我们谁都不愿意做那个先开口的人,我害怕,害怕无法承受从她口中得知的真相,走到人民公园高墙外的时候,她最终打破平静,我们两个人在路上嚎啕。这几年每当走到那个路口就会想起曾经经历的那一幕,就连泛黄的阳光、行人的目光都能在脑海中一遍遍闪烁。
其实查出病情的时候已经不容乐观,家里一直瞒着母亲,但对于一个心思过于缜密的人来说,别人每一个微乎其微的表情都是她获取“情报”的重要来源,所以,我想,大概隐瞒不隐瞒对她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差别。到医院的时候,总想着表现地轻松一些,半夜我躺在病床上陪母亲,她一直哭,总是无奈地笑出声来,说我不懂。
我一直觉得我懂,懂得所谓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的写照,可我又不懂,是谁告诉我这个联系着的世界一切都是因果作用的产物,成长是一种规律,所以我可以正视“老”,哪有何时生、何时死、为何病呢?生死过于复杂,几个人能真懂?
母亲离开后的一个中午,我侧身躺在她的房间里,夏季的燥热尚未褪去,心中更是万般迷茫。恍恍惚惚中觉得母亲回来了,就坐在我的身旁,似醒非醒时也有一分害怕,但不想睁眼打断瞬间难得的美好。我跟身边的人说过那一天母亲的灵魂回家看我们了,虽然我并不知道灵魂一说是否真实,但那一刻真的很奇妙。
最开始并没有梦到母亲,内心深处竟是有一种渴望,渴望能够与她在梦中相见。随后我离开了家,从那时起,母亲经常在梦中归来。
害怕、惊醒,不知道从何时起,梦成了一种压抑的负担。
我说痛苦的时候,红红问我梦到了什么,我回忆后讲述,亮亮说,这些梦明明很美好。
我又回想了一遍,是的,是很美好的梦。
我为什么会觉得痛苦?
大概是因为梦中的人、事过于真实,以至于在梦醒的那一瞬间分不清梦境与现实,回过神却要跌入已然失去的现实,随之因巨大的落差带来生活的不真实感。
《三》
我为什么会因梦到母亲而觉得痛苦?
当我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的思维过于偏执,一开始,就为这些梦添加了太多主观的情感色彩,或者说一开始就是抱有偏见地面对它。
回忆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母亲刚走的那段时间我想过用文字记录,我怕时间太过无情,慢慢消逝掉关于母亲的记忆,我不仅害怕自己忘记,也怕弟弟忘记、怕父亲忘记,怕身边一切的人忘记。但我后来放弃了以文字作为缅怀的方式,那段时间严重的心理畸形让我长时间无法正视母亲离去的现实,甚至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怀疑活着的意义。我哥不止一次地说,生命中的遭遇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人在经历生死之后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而有的人则陷入一蹶不振的怪圈无法自拔,大概,我属于后者。
特别想解梦,依靠周公解梦是无法实现的,很早以前就买了《梦的解析》,但有些还是不懂。梦是潜意识的产物,或许梦也是我缅怀母亲的一种方式。
《盗梦空间》里的造梦师真的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尽管有太多科幻的因素,但却是给人一种崭新的思考角度。片中主人公的妻子无法分清梦境与现实而被丈夫植入意念,却因意念的放大分不清现实与梦境而走上不归路,主人公长期忍受着自责,妻子也长久存在于自己的深层潜意识当中,看完影片真的很有触动。
母亲刚走的那段时间偶尔会为她感到开心,因为治疗过程亲眼看着她万般痛苦却无能为力,便期冀彼岸没有痛苦,可是,潜意识是欺骗自己的。自责就像是长在崖边的苗,抓住机会就肆意蔓延。
其一,遭遇变故的那一瞬间不知所措,回忆起来满是逃避的气息,最在意的是明知那可能是她在人间经历的最后一个生日,却没有为她好好庆祝,其实本来是有打算的,只是刚结束化疗的母亲反应明显,害怕庆祝会因伤感变得不可收拾,事实上,母亲果然没有等到下一个生日。
其二的自责是慢慢发酵的,因为经历的时候根本没有心情仔细思考,回过头满满正视之际,大概也或多或少经历了人世的起伏,没能回报母亲是事实,毕竟是一生无法弥补的痛。
《四》
周二早上醒来,收到咪蒙的第1036篇推文,标题为《她临死前说,妈妈,你再生一个吧》,睁开眼的瞬间尚未清醒,却因这标题翻了一个身,至少对于我来说标题足够吸引,加之又与近期的思考主题“生死”相关,顺其自然地打开。
人在死前,最在乎什么?
这个问题开放性太强,大概只有死过的人才知道,然而死过之后的大概已不是完整意义的生命个体,又该以怎样的形式诉说?所以,活着的人只能揣测,从故人离开时的表情和言语推算出似乎最正确的答案,而这些终究不过是外人的解读,尽管与其本人的真实想法存在出入,多少也为珍惜人生留下了合理的价值。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解读。
“原来,在他们快要离开的时候。
我们以为,他们想要的,是被牢牢记住,不被忘记。
但实际上,他们想要的,是被彻底忘记,不被提起。
我们以为,他们放不下的,是关于房产和存款等大事。
但实际上,他们放不下的,是关于你的所有小事。
我们以为,他们最遗憾的,是他没来记得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实际上,他们最遗憾的,是他没来得看到你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们以为,他们最渴望的,是我们能多陪他们,哪怕一天。
但实际上,他们最渴望的,是不给我们添麻烦,哪怕一点。
我们以为,他们最想做的,是直接地向我们表达他们的爱和不舍。
但实际上,他们最想做的,是想方设法把他们那份爱延续下去。”
这些话语真实而生动,让我想起母亲临走前的那段日子。
幽长的走廊照着孤独的光,经常看不到人走动的身影,愈发凄凉。病房里经常挤满了前来探望的远亲近邻,没有曾经的寒暄,有的只是长久的沉默,目光聚焦在病床上熟睡的身影,“熟睡”似乎并不恰当,“昏睡”大概更为形象。
我不知道母亲和父亲有过多少次有生死有关的对话,只记得有一次她平静地说,不希望自己走的时候承受太多的疼痛,是的,她承受的疼痛太多了,一次次的化疗并没有阻挡癌细胞的扩散,其实,这个世界真的是不公平的。
那天下午,病房里都是人,我坐在病床前拉着母亲的手,她已经不知道屋里都有哪些人,只是断断续续地跟我讲话。她指着病房的地板跟我说,“你看你看,一层的草长的多快,刚发芽就蹭蹭地长了这么高”,说这些的时候,她的眼睛并没有睁开。过了一会儿,母亲突然睁开眼睛看着我,说她梦到了外公,梦到了去学校时必经的那个池塘,外公在母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而那条路也是她出嫁之前要走的路。
人在死前,都在想些什么?
每个人大概都不一样吧。她想的是,她无法看着自己的儿子长大,也无法看着自己的女儿出嫁,没来得及看上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死亡是一个神奇的话题,如此想来真的无需回避,只是在漫长的年月里我们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事实上我们本来可以承受的更多。
《五》
并不是所有的生命迹象都会生,但所有的生命都会死。这并不只是一种纯粹的悲观论调,而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
还是想放置于生老病死的规律之下,当我们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在长大,祖辈父辈却在日渐老去,终于有一天我们成为父辈和祖辈,却不得不看着我们的祖辈父辈死亡,我们送走了很多人,最后送走的将是我们自己。
所有的这些都属于成长。
母亲离开后,每次去看望外婆的时候,她都会问“你妈妈怎么没来”,说也奇怪,外婆老年痴呆很多年了,经常忘记很多人,从来没有忘记她的小女儿。母亲走后的第二年,外婆因年事过高离开了人世,随后两个舅舅也相继离世,成长告诉我的最大的道理就是,一辈子总是一边获得、一边失去。
从最初的歇斯底里到后来的淡然应对,是生命教会我们太多,死亡本身并不是一个恶魔,有时候是时间到了,有时候是刚巧赶上了。而经历过生死之后的那些思考,何不是人生最美的风景?
那年整理母亲遗物的时候,一位长辈说要把衣物拿走烧掉,我问她是全部吗?她抬高了语调,用质疑的口吻说“留着干嘛”,我瞬间嚎啕不止,对于一个刚失去至亲的人来说,因旁观者的冷漠在心中瞬间萌生太多恨意。火化的那天,我扶着水晶棺痛苦嚎啕,身边一位亲人说“别哭了、别哭了,都没有人了”,那一瞬间再次感受了一番苍凉,我只知道我并不是哭给别人看的。
今天再思考起当时的场景,似乎有些释然了,他们比我经历的生死多,也许只是在死亡面前妥协了
《六》
曾经,我试图将自己的自责与悔恨倾诉,后来发现这个世间并没有感同身受;有段时间我想忘记,却发现越想忘记越无法忘记,于是一度成为一种负担,而生死本身不该成为负担。
所有的挫折都该成为向阳而生的动力。这个世界最大的事莫过于生死,除此,别无其他。正是因为经历了生死,才更明白活着的意义和努力的价值,所有人都要经历,只是早晚而已。
我想起了我的表姐,母亲比她大十几岁,她们关系特别好。住院的九个月里,她每天送饭、陪伴,同病房的人一度认为她们是母女。后来她跟我说,母亲走后她精神状态特别不好,经常会有幻听等幻觉,做饭的时候觉得母亲就在身边,然后再产生强大的落差,有段时间要依靠药物才能正常生活。也许我们都太脆弱,要依赖时间磨平心灵的创伤,但我们都有血、有肉,经历之后都会更加坚强。
我又想起了我的兄弟,那时他还是一个孩子,母亲生病住院后他下学,当时我在外地并不知道,如果我知道应该不会同意,如果我的反对有效的话,他大概会有不一样的路。他一个人在家担惊受怕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在他身边,这些都是心中难以言说的痛。这几年,在他面前我总是刻意回避与母亲有关的话题,其实我们都是亲历者,我们都懂,而我们都应该将这份遭遇、这份经历化为前行的动力,毕竟未知就有无限可能。
突然想起了《寻梦环游记》里的菊花桥,想起了那句话: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很庆幸,我们还有回忆的能力。
想起了早前推文使可乐发给我的私信,她说“过往的回忆在你脑海里太深刻太真实了,看得我觉得心疼”,还表达了对我的担心。亲爱的小可乐,我看到私信的时候很暖,但是请不要为我担心,因着某些回忆,我倍感幸福。
来北京的第730+N+1天在继续,阳光隔着窗照进屋里,外面有季节的风吹过,还有孩子们嬉闹的声音。
天很蓝,风一来,雾霾就走了。
浮躁的世间,浮躁的你我,山明水秀,你彳亍的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