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爱漫游
刚过完年,初三下午,小七说她已经收拾好行李了,晚上的车走。
她发来信息的时候我们还在辗转于各种熟悉不熟悉的亲朋间热闹喧嚣,小七的声音被周围的欢呼声掩盖,听起来有些不真实。我匆忙从聚会中抽身,打了电话给小七,约好去送她。
我们几人一块长大,我没什么伟大的志向,所以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走来,都在本市或者离家只有2个小时车程的省会。毕业后按部就班的留在本市,考了公务员,在离家不远的政府机关上班。生活虽平淡,却也别有一番滋味,至少春节在大家都忙着各种抢票回来的时候,我依旧可以骑着电车来往穿梭于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找好吃的,好玩的,不亦乐乎。
小七跟我不同,她从小有自己的想法,初中开始转学去市里,一路飙升到高中,大学的时候挑了个离家最远的城市念书。期间我们并没有断了联系,每个假期的第一件事就是聚会。表面上看来,一切似乎都是没有变化的,但是自从上了大学之后,每次见面,小七谈论的话题就变得格格不入了。
她喜欢旅行,一个人背个包说走就走的那种。她去过很多地方,认识了很多不同的人,视野越来也宽,挑起的话题我们也越来越跟不上节奏。慢慢的,身边的其他伙伴有意无意的淡了跟小七的联系,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总是通过我传递。
再后来,小七每次回来的聚会,只剩下了我们两个人,相对坐着,即使不说话,我也不觉得尴尬,小七也是一样。找个阳光充足的书店或者咖啡店,在角落里一呆就是一个下午,各忙各的事情,气氛莫名的和谐。
毕业后小七满腔热血,并没有留在念书的城市,反倒是去了另一个城市,距离家乡依旧是车遥路远。但是因为年轻,小七并没有听从家人和朋友的劝解,执意独身一人,去千里之外的完全陌生的城市闯荡,像个战士那样,潇洒又漂亮的转身,一走就是5年。
其实有时候我很敬佩这样的女孩子,人生太过无聊,而他们总能在无聊中褶褶发光,即使光亮稀薄寡淡,但那又怎样呢?
小七刚去的前两年,节假日甚至春节,都见不着她的影子。她从最初的小助理做起,毫无意义的日常活动就是她整个工作内容。每次打电话,她从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地满是新鲜感的姑娘,变得越来越沉默,很多时候她直接在深夜的通话中睡了过去,而我,在电话的这端,抱着笔记本电脑,准备追一部刚上线的电视剧。
后来,小七拗不过家里人的坚持,春节的时候会回来住几天,但是依旧是神色匆匆,像个过客。我在深夜的车站接到她,又在深夜的车站目送她远去。
5年的时间,小七的工资翻了又翻,通电话时的工作内容换了又换,从最初的毫无逻辑,到现在的合理清晰。她变了很多,又像没有改变什么。
今年春节,小七比以往回来的要早一点。她拖着我走街串巷,坐在我电动车的后座,指点着问每个地方的变化。经过我们每天都要经过的小花园时,她突然变得很沉默,抱着手臂在湖边站了很久。再回头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眼中的迷茫。
春节前因为忙着筹备年货,我并没有再见到小七。但小七却罕见的在朋友圈更新了动态,没有配图,只有一行字。
心安处,是吾乡。
我在聚会上喝了几杯红酒,没敢再骑车,叫了辆车去了小七家。因为小七的离开,当天小七家里人推了聚会,一心帮忙。虽然也没有什么要忙的。我去的时候,小七的妈妈执意再往小七的行李箱里装食物,都是小七爱吃的熟食。照小七的性子,若是以往,她绝不会带多余的东西的,但是那天,她没有推拒。
晚上吃过饭,我陪小七散步去等车。天已经黑了,路灯已经亮起来了,周围的小广场上充斥着音乐声和各种娱乐设施的轰隆声。小七提议绕了一圈,临上车时她转身说,她计划回来了。我一怔,还没来得及多问,她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车门后了。
回程的路上,我走老路去了广场,越来越多的人饭后散步到了这里,热闹非凡。我一路走过,想着小七的话,从荒凉到繁华,像走过所有的时光。
人生很长,我们跌跌撞撞,寻找的,不过就是个心安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