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最后一颗卫星组网成功,5G已经在大部分城市开通,昨天,滴滴的无人驾驶在上海已经投入运营。
由北斗和5G引领的高技术产业已经开起了加速度模式,中国既将展开科技引领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的未来。
关键科技的突破可以引起整个行业变迁和洗牌,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催生新兴行业的产生和一些过时行业的消亡。北斗定位和5G通信就是这样一对超级组合。
当北斗遇到5G后,碰撞出的第一个火花当然就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技术其实有四个绕不开的关键点。
第一个就是准确的定位,这在汽车的无人驾驶中由为关键。因为这是由汽车行驶的复杂环境所决定的。而北斗技术的突破彻底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北斗的高精度定位能力,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安全可控。
如果没有后者“安全"这个前提,那既使是精度再高也是不可能有发展前途的。试想如果我们用的是GPS的话,按现下没有任何下线的美国的行事风格。那一天突然间,给你人为置入一个误差,那所有的车都撞到了一起去了!一下子就让整个社会瘫痪了,那其不比现在围堵华为公司更加可怕!所以,只有有了我们自己的北斗,才是最安全放心的前提。
第二当然就是5G技术了。因为有了5G,有了高带宽的通信手段,才真正的解决了通信的时延问题。而超短时延和稳定通信,才让汽车的无人驾驶成为可能。因为当识别系统通过雷达或卫星定位技术判明情况后,要有一个稳定且快速的通信通道,把信息指令传达给汽车的控制中心。而对于在复杂环境下,高速运动的汽车来讲,这个过程中的快和稳是并重的关键。而只有5G通信技术可以满足这个要求,让人欣慰的是华为让他成为了现实。
第三个是自动控制系统。这方面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上是不可或缺的。但这方面的技术固然重要,必竟我们早有相关人员和技术积累。相比前二项硬要求,它还是在可攻克的范围之内,只要假以时日一定会解决。
而最后一个就是政策法规方面的配套,这一点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特定的时间里有时甚至会起到决定作,当然在我们国家目前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无人驾驶公交的上路和无人驾驶滴滴轿车的面世,直接说明了这个问题。
有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汽车无人驾驶在中国未来3到5年必然会走向成熟,这已经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哪么当汽车无人驾驶成为一项成熟技术,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会引起什么样的行业变革和行为变化呢?
首先现有的行车规则可能会彻底的改变。因为汽车的自动驾驶,不可能走单台车技术高度集成的路。第一这不现实。第二整车成本也不会让这个产品选择这条路。他一定会结合智慧城市一起发展。
所以,未来自动驾驶的汽车一定是在全城互联的一个综合系统下运行。路上的每一台汽车,从一上路就已经接收到了城市交通综合控制系统提供的祥细行车方案。这个方案不仅仅只包括行车线路,还有每个时段、不同的具体路段的车速、车道等等。可以说一上路,汽车就收到了全程的所有操作指令。其实那时汽车就是一个在计算机操控下精准运行的机器。所有的车道都会得到最大利用,所有路口都会是最快、最大的通过量。
所以,红绿灯对汽车己经没有作用,车道的正反方向也没有意义。计算机都会做随时的最优调整。
可以预见,那时汽车行驶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只要按指令自动行驶就行了。
那时的改变你也就可想而知了。道路只有车道线,没有了实线。车怎么跑都行,只要按指令就可以了。没有行人的所有路口都会取消红绿灯,红绿灯的作用只是调节行人过街用的,对车不起作用。
交通警察的作用也是只管行人,不再管车。有可能改名为“行人管理警察”了。
其次,由于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应用。很大可能会促使汽车制造厂家的销售观念发生变化。
他们最大的可能会是不再去销售汽车,而是改为直接运营。将来销售汽车只是他们的一个不其眼的收入途径。因为,他们只要生产好各类汽车,加满油放出工厂大门。汽车就会根据各大城市的需求,自己开过去干活挣钱直接回本。而且,到年限自动回厂,谁还费钱费劲的搞销售干什么?
最大的可能是,4S店会成为历史,修车厂也会大量减少。而且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家庭汽车的保有量,使私家车大量减少。从而又进一步减少了整个城市汽车的数量,使环保、交通压力、停车场需求进入良性循环。
其次,司机职业将会无限弱化。驾驶员培训行业、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或:将成为历史。
有一天当你讲起"我还会开车时"孩子们也许会问"人还能开车啊?"
这只是建立在现有可预测范围内的变化,所以关键技术突破会引领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未来。期待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