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电影必然是哲学的,这是我对电影优劣持有的标准。一部电影,如果不能借以反思我们的人生,不能借以思考人存在的意义,在我看来都是不成功的。荒诞也罢,凄美也罢,如果缺乏对生命的体认都会使作品黯然失色。
好的电影总能引起人的思考,而这思考总能穿透影片那简单的画面,形象的声音直达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静下心来静静地体悟它的真谛,也许有淡淡的悲凉,或许是看透一切的平谈,但总有一些思考在里面。
因这思考,我们便可以超越迷茫,与生命的本质直接相通,让一度枯萎的生命之树变得繁茂,让我们在接下来的路上走得更加坦然。仿佛是严冬过后的春天,唯有经过死寂的洗礼,才能迎来更为烂漫的新生。
《入殓师》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一部能让你体悟生命的电影。说起来很具反讽的意味,人只有借助于死亡才能了然生命的意义,但是又怎么能说不是呢?一切真挚的感情,一切人生的哲思总是在相对的境遇中才显得更为生动。因为失去我们才真正懂得该如何珍惜,唯有分离我们才觉出在一起的时光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入殓师》的故事说起来有点简单,但整个叙述显得宁静而又舒缓,仿佛是一首诗,一首乐曲,在一个静静的下午,在绿意盎然的乡村,平静地诉说着对生命的感悟,仿佛有淡淡的清香在空气中散开。
故事的男主角大悟本是一个剧团大提琴手,后来剧团解散了,大悟就和妻子美香从东京回到了乡下,回到了他母亲给他留下的住所,他的母亲已经去世,父亲也很早就离开了他。后来迫于生计,大悟不得不找份工作,结果阴差阳错地找到了一份入殓师的工作。起初他很不适应这份工作,在第一次看到一具很肮脏的尸体以后,他一度想退出这份工作。后来在一次工作中,当他看到他的社长在对待死者时那严肃认真的态度,温柔的动作,当他看到原来豪无生气的死者,在社长的手中一步步焕发生机时,他才开始慢慢地对这份工作有了了解,也慢慢地适应了这份工作,也开始对生命有了新的了解。
电影的处理很有技巧,本来是写死亡的一部电影,却并没有想象地那么凝重和死滞,倒有了几分轻松和灵动。或许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和无意义。逝者已逝,逝者所存在的意义不在于他完成了一个怎样的死,而是我们生者借以获得了怎样的对生的感悟。
死亡或许比生更加深刻,更富内涵。当所有的东西都繁华落尽,当一切的喧嚣复归于宁静,我们才能直面一个人真正的存在,才能真正领悟他们对我们的意义,没有了生的琐碎,也没有了生的肤浅,唯剩下宁静与祥和。
或许宁静才是生命最为高尚的作品,所以才能透过死亡给我们诉说它那博大的意义。宁静不是死寂,也不是无意义的空虚,死亡也不仅仅是对生的否定,不是简单地从绚烂至极跌入无边的空寂,它或许正如剧中人所说的那样,是生的一部分。它比生更能表达生的意义,在电影中它更是借助于入殓师的手变得比生更加饱满,借助于入殓师收落我们一度迷失的情感,一度迷失的爱与亲情。这也是影片所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生命是短暂的,人都不免一死。在人生的路上,我们都会无一例外地走到那个为我们预设的终点。但又怎能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此呢?生命也正因为它只是一个过程才会显得这样的珍贵,正是因为是一段历程,才会让我们去追寻生命的意义,才会让我们在自己的生命结束时,由于完成自己的使命而欣然离去,让生命的火种继续延续下去,让活着的意义得以传承,让他们在爱与亲情中继续活下去。
而我们,在即将结束的那一刻,我们或许可以骄傲地诵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