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学以来,学校每周都安排的有公开课,我也很荣幸地成为了授课老师,并且还讲授了三节公开课。三节课讲完,带给我的感触还是很深的,自感专业能力欠缺,亟需提升,便去学校图书馆借来了窦桂梅老师的《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一书,认真研读,不断精进自己。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畏惧,我暗暗告诉自己:以后评课,一定要三思而后评。在这本书中,窦桂梅老师从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等不同学科的评课为我带来了专业上的引领和指导,让我真正体会到“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真正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窦老师在这本书中打破评课中低效的平行对话的局限,在更广阔、更宽松的学术空间内,建立志同道合的“引领”关系。特别是对语文学科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诗歌教学等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从课堂的应变能力、教师的语言、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为我们指引了方向。窦老师说“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评课时,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站在被评课教师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听了就评,信口开河,而应该想清楚,被评课的这位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不能仅仅用“耳”听,用“笔”记,用“嘴”说,它还应该是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
纵观窦老师的评课,她都是“缺点不漏,优点说尽,方法给够”,给每一位评课教师传递最真实的心声。如在《教师要有语言意识》一文中,她指出讲课者的弊端,并对其进行提点:教师除了利用开场提问引出课题之外,还要养成梳理学生发言的习惯,把它们归结到一个点上,或者为它们找到一个出口。再想想自己,何尝不需要这样的一种引领?在书中,窦老师关于教学课件的使用分析得也很透彻,谈及课件的使用,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要科学,不能照搬课件的全部内容,要根据文本所需进行选择,例如,《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课件下角有一个西方博士的形象,手里拿着教鞭,和本课中的宋代背景一点儿都不搭界。课件中有一匹马在奔驰,这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照出来的,蝴蝶也是卡通的——整个一个现代版的“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就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难道最后一位画家画的就是这样一幅画?课件中的这幅画,何谈“意境”和“立意”?课件的使用第二个原则是要恰当。比如教学《颐和园的长廊》时,为了吸引学生,在课堂开始展示了颐和园的景观“长廊”“万寿山”“佛香阁”“十七孔桥”的图片,问学生喜欢不喜欢。然后就进入课文的学习。针对这一点,窦老师提出,不能过多地让“非语文手段进课堂”,尤其是面向高年级学生时,因为他们早就进入了理性思索阶段。窦老师强调,最好不要一开始就把大量画面塞给学生,这些先入为主的图画是不利于学生对文字的感悟揣摩的。
听课、评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最基本方法,对于教学中的参差多态,评课者有的是以表扬为主,有的是被动发言,这些现象在评课中经常出现。虽然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经验不足,无法看出上课教师究竟好在哪,不好在哪;或者由于理论知识的欠缺,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就谈不上专业上的引领和指导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觉得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对别人有所帮助。
从《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一书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但也为自己在课堂上敢想、敢闯、试着出新找到了肯定。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一定要不断求索,不断地反思自己,以求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教师”这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