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咪蒙大神又出大招,正式宣布在喜马拉雅FM上线付费课程《咪蒙教你月薪五万》,并承诺“三年不涨薪50%就退款”。这意味着擅长煲鸡汤的咪蒙,开始进军知识付费领域。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评价褒贬不一。鄙人不才,浅谈一下看到这件事后的一些小感想。
什么是知识付费
最通俗的解释,就是为知识买单,就好比吃饭给饭钱,租房给房租一样。最早的知识付费已经不可考究,而最大的知识付费机构,就是学校。而近年谈到的所谓知识付费,又与传统的知识付费有所不同,区别主要有两点:
一、学习者和付费者的统一;
二、非官方认证的,大多数是缺乏完整体系的碎片化知识的无机结合课程。
而这也带来两个结果:
一、相较传统的知识教育,因为是主动付费,学习者会更有动力,至少在短期内动力更足;
二、由于大多数授课者更多是实操者,而没有教育经验和相关知识,导致大多数课程碎片化,无体系,更没有相关的实操内容,以至于对大多数学习者而言,并不能产生实质的帮助。
知识付费领域的现况
随着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收获到巨大的红利后,不断有人想抢占甜头。由于知识付费领域的准入门槛较低,往往一个人就能撑起一个课程,做好一个课程后,只要有人入坑,就能源源不断带来可观的收入,这也造成了这片蓝海在短短时间内转变成血腥味十足的红海。
为什么咪蒙要进军知识付费
既然知识付费领域已经一片红海,为什么靠煲鸡汤起家的咪蒙,不潇潇洒洒地在鸡汤领域呼风唤雨,而义无反顾地踏入这个已经杀红眼的知识付费领域?
在我看来,原因有三:
- 这是一劳永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大概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了。知识付费不像广告,广告是一次性的收益,每接一单,都要绞尽脑汁去写出一篇10w+的文章,是体力活;知识付费就是建一条通往知识的高速路,建成后,每个经过的人都要留下过路费。这可是躺赚的睡后收入呀!
- 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弄潮儿,咪蒙已经不缺流量了,她缺的是如何将流量快速、高效地变现。广告是最基础最原始也最辛苦的一种方式,在广告之外,还能如何充分利用流量,是咪蒙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知识付费是她在众多方向中,选择的最合适她自己的一个。
- 知识付费领域的红利实在太大,越来越多人需要,或者被“教育”成需要购买知识,作为流量大户的咪蒙,眼睁睁地看着流量远小于她的人都在这个领域赚得盆满钵满,她又怎么舍得放弃这个大好机会呢?
为什么起这个标题,做这个承诺
作为一代鸡汤大师,她对标题的精益求精已经是业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篇推文的标题都可以说是百里挑一。连推文的标题都如此精益求精到令人发指,更何况是能让她躺赚的知识付费课程呢?想必这个课程的标题,也是经过多次打磨,战胜无数“对手”方能出现在咪蒙的处女课吧?
至于99元的课程是否真的可以让你月薪5万,这个我觉得也没必要探讨了,我只能说一句,加油,有梦想挺好。
作为传媒出身,咪蒙更是懂得如何把握人的G点,让人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付费的决策,在冲动下完成消费。“涨薪50%”“退款”等字样,分别触碰到人类欲望和安全感的G点,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但其实认真想想,如果作为月薪还没过万的职场小白,三年已经逐步进入中层,涨薪50%,也就不到1.5w,这还不算通货膨胀等带来的影响。这种薪资,也并没有十分出彩。至于三年后涨薪不到50%就退款,我想这个承诺其实很难实现,不是咪蒙不愿意兑现,而是,又有多少人会在三年后去做退款申请这件事,毕竟这不是意味着课程的失败,而是承认个人职业发展的失败呀。
表演者和教育者
接下来就要谈谈,对于咪蒙进军知识付费领域,我的想法了。
咪蒙不是一个作者,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演员,一个用文字演出各色人生的演员。同一件事情,她能演绎正反两方,打得不亦乐乎。这段时间收割正方粉丝,过段时间再收割反方粉丝。她总能用文字打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像一个奥斯卡影后,无论饰演什么角色,都能入木三分。
但是表演者毕竟是表演者,一个好的表演者不代表就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咪蒙对人性的把握,对文字熟练的运用,的确令人叹服;但是如何将这些能力,成体系地在短短15讲中,完整地输出给学习者,这个对咪蒙而言,的确是一个考验。而这也是最大的非议点。
在我看来,咪蒙是一个很好的表演者,但是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者。因为这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思考逻辑和表现形式。表演者主要是感动观众,调动观众情绪,想让观众哭就哭,让观众笑就笑;但是教育者不同,教育者的目的,是将自己的知识,转化成受教育者能接受的语言,使受教育者能充分理解知识,并应用到自己实际生活中。不可否认,的确有些教育者身兼两种气质,能在教育中调动受教育者的情绪,使得知识更高效地传递,但是这种教育者少之又少,少到我仅仅在电视剧《麻辣教师》中才能见到。
当然,现在对咪蒙进军知识付费的评论褒贬不一,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最终的结果,哪怕咪蒙本人也不行。而基于咪蒙坐拥巨大的流量,相信还是有不少咪蒙粉愿意为了表示对偶像的支持和信任,愿意去膜拜一下她的课程,也就是说,无论课程质量如何,这波营销至少已经成功了。
至于后事如何,我们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