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蒋勋的“庄子《逍遥游》”有一些领悟:
生命可以是严谨的,也可以是活泼生动的,美好的梦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庄子的世界里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空间和时间都是无限,他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我第一次听蒋勋老师讲庄子的时候,很感动,感觉很美好,他的世界里都是允许,对所有的生命都全然的认可和接纳,有小知,有大知,有鲲鹏,有夏虫,他提醒我们不要有偏见和傲慢,总有一些是我们无法想象和不能做到的,所以去经验就可以,也关照我们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和希望。
坚定不移的信念可以创造奇迹!
他说:蚂蚁不用和狮子比,燕雀也不用和鲲鹏比。在自己的世界里,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生命就可以啦。
各适其性!
大的生命和小的生命,都是生命,我们不用和别人比,来到每一个生命现场,认真去经验,见证所有的生命就可以。
提醒我们要对时间,空间,等都留有一个很大的不可思议的余地。对自己,对人生充满好奇和想象,一直探索下去,又不会要求我们必须要到哪里,尽力就好!
今天早上又第二遍听庄子的时候,突然领悟到一个很重要的点
“平衡” “和谐” “中正”
我这个人容易情绪化,说好听一点就是对情绪的捕捉很敏锐,说难听一点就是容易情绪化,容易钻牛角尖。看《论语》的时候,就特别要求自己,必须这样,必须那样,应该特别多,就特别累。看《拥抱内心的小孩》时就好像自己退化到过去,变成任性的受苦的孩子。一钻就进去,然后不撞南墙不回头,把自己整的心力交瘁,也不得其法。
今年开始读庄苏轼,一下子人就开朗了一点。有一种豁达之气,《定风波》里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看的人恣意洒脱,好不快活。
读庄子时被一种美好和感动深深带领,没有必须,没有应该,只有对一切的好奇,探索,发现和经验。感觉被包裹,很放松,舒适。
当“平衡”这个词跳出来的时候,我才明白我到底该怎么做,好比《论语》里面的“中庸”“圆通”,而我恰恰缺的就是这些。其实这些词语都知道的,但潜意识的力量太强一遇到事情就会被情绪带走,又用以前的方法处事,这就是“惯性”。
好在现在自己有点觉察了,挺好,自己发现了,我想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觉察。

真好,期待明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