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困惑一直折磨着我,就像网上经常说的: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比如教育,我读过不少书,有自己的见解,即使和老师交流,也没有丝毫障碍。朋友和老师都觉得我是一个开明的家长。但对自己叛逆期的女儿,我通常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比如自我管理,同事们都觉得我有理论、有方法、有激情、有毅力。可事实上呢,我通常都是“枕上思量千条路,明朝依旧卖豆腐”。
比如习惯,比如管理,比如学习,比如社交……大都如此。
最近听了万维钢老师的一节课,我终于明白了,我的这些困惑,其实都有一个根本的原因——缺少智慧。
1∥什么是智慧
什么是智慧?心理学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明智的推理。
曹植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是才思敏捷。
杨修和曹操同时看了曹娥碑背面的谜语,杨修立刻猜了出来,曹操却思考了30里路才猜出来——这是聪明。
诸葛亮夜观天象,准确预测到大雾天气和东南风——这是有学识。
这些都不是智慧。只有在诸葛亮利用大雾化解了周瑜的刁难,利用冬季的东南风克敌制胜的时候,才算拥有了智慧。
智慧,是较强的处事能力和决策能力。有很多半文盲的老板,在生意场上风生水起,在社交场上左右逢源。而许多博士,却像一只只呆头鹅,饭碗都经常保不住。可以说,这些半文盲老板更富于智慧。
2∥有智慧的三种表现
万维钢说,智慧有3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是知识上的谦逊。也就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知识、能力的极限和边界在哪里。巴菲特在投资界是神一样的存在,但是他从来都不碰高科技和互联网的股票,他说自己搞不懂。
其次要超越自我,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李世民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曾经在盛怒之下处死了一位很好的大臣,为此痛悔不已。后来,他定下制度,凡是涉及死刑的案件,都要在两天之内,五次反复奏报。五次都核准死刑,还要等到秋天再真正执行。
第三是善于达成妥协,不光考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还要考虑别人的利益。孙权派诸葛瑾到荆州,为自己的儿子提亲。关羽回复:我的虎女怎么能嫁孙权的犬子呢?关二爷既不顾及孙刘联盟的大局,又不理会来使是诸葛亮兄长的身份。与其说他是大意失荆州,不如说是智慧不足所导致。
3∥提升智慧的几种方法
心理学家格罗斯曼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智慧不像智商,是一种不确定的素质。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某一时段,可以表现得很有智慧,也可以表现的很少智慧。马谡在做诸葛亮的参谋时,提出了很多极高明的建议,但是在独当一面时,他的智慧仿佛一下子清零了。
更令人沮丧的是,心理学家认为,智慧是不能够通过学习得到的。研究表明,智慧和智商、性别、受教育程度都没有太大关系。唯一有关系的是年龄,年龄大的人,可能因为阅历的关系,相对更有智慧。
不过,我们也不用太悲观,还有一些办法对提升我们的智慧水平有所裨益:
一是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想象成发生在别人身上。
想象一下:你老公/老婆出轨了,你会怎么办?很多人都会怒火中烧,马上想到分手。但如果出轨这事儿发生在你的朋友身上,你会给Ta什么样的建议?一旦事不关己,我们的智慧水平仿佛一下子就回来了。
二是把发生在眼前的事,想象成发生在一年之前,制造一点时间的距离感。
三是在一件事情上,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老师,把对方想象成一个12岁的孩子。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中,我们通常会表现出更好的智慧。
这三种办法,其实可以归结为一点:旁观者清。当跳出自我中心的视角,以旁观者的角度审时度势时,我们通常会得到更有智慧的答案。
4∥有关智慧的4个反问
在处理事务、做出决策时,我们可以尝试通过4个反问,达成“旁观者清”的效果,从而使我们表现出更多的智慧:
* 关于这件事,我是不是需要更多的信息?
* 我是不是需要了解一下这件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 我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妥协的可能性?考虑一下对方的看法?
* 我在处理这件事之后,未来会发生什么,能不能想象几种不同的可能性?
由此看来,自我中心、冲动是智慧的大敌,客观、冷静、理智是导向智慧的通道。每临大事,我们需要经常反思自己:
如果我是一个旁观者,我会给出什么样的思考和建议?
英特尔前总载格鲁夫在他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讲了一个故事:
1985年,英特尔的核心业务——存储器市场,在日本公司的围剿下节节败退,失血严重。公司高层不断地开会讨论,却莫衷一是。
一天,格鲁夫又和董事长兼最高执行长官戈登·摩尔谈论公司的困境。他突然问戈登:
“如果我们下了台,另选一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
戈登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生意。”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说:“你我为什么不走出这扇门,然后回来自己动手?”
决心已定,但客户会怎么作何反应?出乎格鲁夫的意料:
我们把这个决定通知客户时,就有一些人说道:“你们下这个决心,可花了不少时间啊。”可见,与我们公司没有情感牵扯的人,早就看到我们应该走哪条路了。
你看,当格鲁夫设问“如果换一位新总裁,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时,智慧之光再次照耀了这位伟大的领导者。
(万维钢精英日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