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省考成绩终于陆陆续续出来,不知哪些幸运儿能突破防线,成功上岸。
本人不才,大四应届毕业生一枚,无奈考研无果,自己努力四年竟还不如当年挂科的同窗有前途。自我怀疑之下,只好听从家人的意见,踏上考公之路。
在这里,作为一个“过来人”,虽然135+也没能成功“上岸”,但这个过程却给了我很多启发。如果我们同为“沦落人”,如果你恰巧也愿意听我的故事,那么这里的悄悄话,请你听听看。虽不一定能惺惺相惜,但一定发自肺腑。
01
说实话,从“考研”变成“考公”,我的心理还是很不平衡的。
我一直都不愿意考公。
我以为自己再不济,也绝不会让自己扎进体制内。那种能把每天过得像是同一天的日子,我一点都不向往,甚至,还有些鄙夷。
但我错了,每个人在无所依靠、手足无措的时候,尤其是在跟别人的比较之下,最想要的,还是那份安稳和保障。
而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作为这两个词的代名词,虽早已不像以往那样吃香,但在很多普通人眼里,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这就是生活的保障。尽管会有守着死工资,混吃等死的风险,但“公务员多好,多有保障”还是大家眼里颠扑不破的硬道理。
安稳和保障,大概也是当今中国人相亲的必备要求了吧。
它很现实,也足够接地气。
一对男女想要组建家庭,那些风花雪月、纸短情长、看不到未来的虚幻梦想,终究根本抵不过柴米油盐的现实。
谁不渴望现世安稳,老有所养,又有几家父母能放心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勇闯明天?
毕竟,我们都不小了,输不起。
我第一次感受到现实的残酷。
所以在家人积极帮我找出路的时候,我不再言语,默默地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我不想让妈妈看着我没有着落地飘着,在家就算是“葛优躺”也不愿意面对公司面试的阵仗,我只好跟自己说,“我就去试试,大不了以后再找别的工作”。
哼,说得就好像我自己真能考上一样。
反正当时我就是这么打算的。
02
学习课程的头一个月,我完全是玩过去的,通常玩三个小时,学十分钟。
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看着每个人在朋友圈里不是全国各地到处找工作,就是晒着自己考上研或是考上公的成绩单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惬意舒心,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要被这个世界抛弃了。
桌上的行测申论书边变得亲切。
我感觉自己似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渐渐开始喜欢学考公的东西,虽不至于游刃有余,每题都对,但很用心,至少比我考研的时候走心多了。
我用20天的时间,结合着粉笔和中公总结的方法技巧,把行测的五个模块全部学了一遍,便开始每隔一天就做一套完整的行测和申论卷子,然后对答案、总结。
中心理解题找重点,成语搭配找上下联系,判断推理类比排除,资料分析列对公式算首位,常识尽量猜,数量关系最后做……
这就是我做行测的方法。
后来我发现,其实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都是始终围绕一个,那就是抓重点。
得重点者得天下。
03
接下来,我想说说我的备考经验。
总结起来,我并不觉得备考公务员像一些朋友说得那么心酸可怕,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把它看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多东西,拿得越紧,失去得越快。
这不过就是人生中的一场考试罢了。
从我认真备考开始,也就一个半月的时间,就算加上前面懒散的将近一个月,也就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完全可以把考公的内容准备得妥妥当当。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你用对方法,走了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1.选岗位还是要顺从自己的心不后悔就好
很多朋友都说,选对岗位就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上了岸。
这话没毛病。
在选岗位这个方面,考公的朋友们一定要问问自己的心:是想随便找一个公务员编制的岗位以求稳定还是找一个待遇好的职位以期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呢?
如果只是想进体制内,有很多容易的途径,像我报考的地方,监狱、水文局的岗位有很多,而且越偏远的地方招的人多,自然对分数的要求就很低,竞争人数也少。我的一个朋友就是总分不过百却排名第一。
只想在小地方呆着也没什么不好,备考压力小,以后的生活压力不大,自己开心就好。
我有很多来自小地方的同学,他们只想要陪在父母身边,也都成功上了岸。每个城市都有它的优势,越小的地方,关系网就越发达越好用,以后也能省掉不少麻烦。
我报考市中心地税局的时候也很犹豫,我很清楚竞争的激烈程度,但如果让我自己一个人去比较偏远的地方,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来家长不放心,二来我承认自己的确没有那种能完全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国家岗位的伟大梦想,不然也不会在选调生、三支一扶报名的时候临阵脱逃。
大概很多人都跟我有同样的想法,才会让国税地税成为经久不衰的热门吧。
2.只靠自学复习是远远不够的
我曾经也觉得自学完全可以,但一到做题的就露馅了。
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看了视频课,虽然只有短短半个月,但收获比前一个月的更甚。
在这个时候,我学会了一种叫做学习方法的东西。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同学:他们总是很努力地读书,成绩却总是中上游,而那些爱玩爱闹爱看闲书的同学,却总能名列前茅。
他们学得毫不费力,不只在于他们的聪慧,还可能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学习方法。
还是老生常谈的,抓住重点。
比如中心理解题,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其中的很多废话完全可以跳过;当然不要忽视可能的陷阱,像把例子放在文段的前部,会让你误以为是在列举。
比如逻辑推理,只看论点论据的类型,像拆桥搭桥、必要条件,结合题目,把A导致B的这类关系列出来就能选出正解,实在不行就排除选项。悄悄告诉你,真的有好多容易辨认错误的选项,光靠常识就能排除3个,可能出题人的脑汁已用尽吧。
再比如做到计算繁琐的资料分析题,列出公式很简单,但算出数值,对于计算能力差的朋友来说就很费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观察这个式子的特点。如果是某个数*1.1,那就把这个数错位前加,如果是某个数*0.9,那就错位前减,小数点移一位,像这样:
至于“行测”
它的题量之大常常让人很头疼。
应该没有几个人能在120分钟内完完整整地做完120、125或是135道题。
这样算下来平均不到1分钟就做一道,要知道,这其中一般都会有10道以上数量关系题和15-20道资料分析题,这都是需要思考和计算的啊。
那么这个时候,就看你怎么选择了。
你必须在有限的120分钟里选择自己有把握做对的题。
在考前的模拟中,你要知道自己对哪几个类型的题敏感,题做没做完不要紧,短时间能选出最多的正解就是好方法。
当然,若遇到平时你擅长做的但在考试时忽然脑子短路的情况,你就只好平心静气,再不行就绕道,乞求多福。
说来说去,大量练习和清晰的脑回路是绝对必要的。不过总结为王,切忌题海战术,那是会淹死人的。
关于“申论”
申论要考80、90的高分很有难度,但70+还是很容易的。
最重要的就是先看清题目,看题中要求写哪些问题,在哪几个材料中,它们的正常套路都要注意哪些点。
在读完题准备阅读材料时,你可以按照平时积累的答案要点和自己的理解,事先想想可能涉及到的点,在草稿纸上列出大致框架,也就一分钟的事,再看材料也不迟。这可能会让你发掘出一些隐含的要点。
读材料时心中要谨记题目要求。
答案要点一定不要有遗漏。最好把答案合并整理好,条理清晰。
你不用担心自己的语言组织不佳而迟迟不敢下笔,要知道越犹豫就越不知道怎样写。没有什么一定是最好的,与其纠结这个,还不如牢记答题套路框架,像公文写作的宣传类,有了开场白、问题、意义、做法、呼吁这几个得分要点,再用相应口吻表述,格式正确,就没有问题。
语言这个东西,跟写文章是一样的,都可以靠练习练成。
勤练习,多总结,写好大作文也是不在话下的。
04
考公务员有一点很好,就是考试机会很多。如果这一次没考好或是准备不足,一个月后很可能会有下一次机会,因为每个省不一定同时考,不像考研,一年一次,错过一次等一年。
很多人说,这是“拼人品”“拼运气”的考试。
嗯,这的确是有关运气的比赛。运气这个东西的魅力,可能越长大就会越相信。
运气好,能多选对合适的岗位,蒙对几个选择题,然后赢得通往成功的通行证;运气差,就是录取名单总是截止在我之前。
查成绩的时候,我真的很想把手机扔掉,但我考135+,排名10,那我前面也有5个人可能更是懊恼,毕竟只有4个人能进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没多好,还没有那个资格跟比我好的人抗衡。
岸的那边是什么,我们谁都不知晓,况且每个人眼里都有不一样的世界。
上了岸不意味着什么,没上岸也没什么,大不了我再游回属于我的地方。
以此来纪念我考公的日子。
我是yiyi,感谢阅读。如果你喜欢,就给我颗❤️吧,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