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arrie流浪世界
有一日,家里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见到一个小屁孩,逗他玩说:“小家伙,识字吗?能背诗吗?”
小屁孩回:“我能写诗呢?
客人咧嘴一笑说:“哦!不错,小小年纪就能吹大牛逼啊!
小屁孩指着不远之出的池塘里的一群白鹅,张口就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客人瞬间两眼放光,连声说道:神童,神童,这是一位七岁能诗的小神童。他不仅是神通,而且长大之后又被人称为“初唐四杰”之一。他就是骆宾王。
有人说,这绝对是骆宾王与生俱来的天赋。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劳动即是创造。骆宾王创作出名垂青史的诗句,何为好,何为写得好呢?我们又该如何才能创作千古名篇?
今天我们邀请一位有着22年写作课经验导师马蒂森,来给我们上一堂既有料、又有趣的写作课。
马蒂森,既是作者也是写作课教师。她曾是英语界小小说最高荣誉“小推车奖”得主。
无论是写诗、写小说还是写其他,任何一种创作都需灵感。倘若骆宾王看到池塘里的白鹅,没有灵感也吟不出《鹅》这部诗篇。小说创作也如此,若没有灵感也写不成佳作。
一:首先,创作之初,灵感来了怎么办?
当然是记录。没错,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记录各种想法,但这零散的想法如同一堆散沙,若想把这些散沙变成不朽的建筑,还需要泥土、人工等等。创作的原点也如此,创作者把这些零碎的想法加工成接近完美的艺术品,但是刚开始这些想法组织不明,结构混乱,如果直接照搬,成不了艺术品,反而成为垃圾品。又谁愿意买一堆垃圾放在家里呢?
因此,作者说:“创造者需要对创作素材进行加工处理,这需要用到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先创造出一个情景,并以此为开端,再考虑接下来的内容。”
那么,如何把一个不成形的想法写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这就需要“偷师”了。“偷师”即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其他大师的创作妙招,但不是全照搬。作者在书中强调,偷师要尽量低调,先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驾轻就熟的主题借此发挥想象力,从另一个不同角度尝试创作,再借用其他大师的各种技巧反复进行修改。
举个例子,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小说以萧红最熟悉的后花园,最难忘的童年回忆为起点,再到整座呼兰河城接着到人性。萧红很理智地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主题,借题发挥。整部小说打破常规,作者萧红不追求故事的曲折蜿蜒,也不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突出,而是让整部小说充满散文的特点。萧红并非没有阅读量,就能走不寻常路,创作出这部让众人惊叹的作品。可以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其他大师的影子。
二:其次,创作中要让线与身合为一体,“风筝”才能飞起来。
小说创作的初期都需要进行大量积累。进入正式创作,该如何写出一本书读者愿意买单的小说呢?
我有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的好朋友,前几天,她想让我读读她的新作品,给她作品做个点评。读完之后,我发现这位好朋友的文笔毋庸置疑的好,故事也充满真情实感,但问题是通篇平铺直叙,没有看点,没有价值,整部作品几乎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碎碎念。你想啊!有哪位读者愿意花钱买一本碎碎念、流水账式的小说?
针对这个过于感性而忽视理性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提出来小说写作中真实的感情是前提,而常识则是将其更好的呈现的观点。
具体怎么做呢?这要求原创作者在创作中要把握好绝对的理智和常识,以及绝对的释放、感性和激情之间的尺度。
正如马蒂森所说:“作家要在放任和控制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就像风筝随风飘舞,那根线也要顺势而动,需要时放一放,必要收一收。线既不能阻挡风筝高飞,又不能让飞得过高,最终消失于天际。”
但也别过于理性,被各种小说的套路全套,而约束自己的思维方式。
三:敞开心扉,自由奔放,坚持走下去。
海明威说:“初稿都是垃圾。”但是尽管如此,没有文字垃圾,那来的文字艺术品。所以,作者说:“沉默,还是要开口讲出来。”开不了口,其实是写作路上最大的障碍。因此,写作需要敞开心扉、自我放纵地写。自己要先写得尽兴,再反复地修改,不断批评,广泛阅读,吸收经验,直到找到读者的诉求目标再把初稿加工成最佳作品,而不是一直以我为中心,只满足自己的写作欲望。
这里有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早晚写作。晚上睡觉前以及早晨起床之后,这两个阶段是写作的最佳时期,也尽量让写作有固定时间,让写作成为习惯,坚持地写下去。
《写作课》这本书不单单从小说创作的技巧,比如如何让小说人物活起来,如何设置情节等等方面传授作者22年来写小说、教小说的经验,更重要的站在初步写小说作者角度,设身处地把帮作者解决写小说路上会遇见的种种心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