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派,在林县县委的领导下,组织十万人历时十年,在太行山腰,在悬崖峭壁,开凿了长一千五百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人类和谐自然的传奇故事。
红旗渠工程开始被命名为“引漳入林”工程,在“引漳入林”的重要工程节点,在最困惑时候,盘阳会议扭转了工程被动局面,开启了当时林县引水工程的新局面,同时“引漳入林”工程改为红旗渠工程,寓意高举红旗,奋勇前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此这条渠书写了更加鲜艳的红色诗篇。
进入新时代,红旗渠精神被再度挖掘其时代价值,被称为永不过时的“红渠”,“红渠”与“红船”是一脉相连的,红船创造了中国人民的一个奇迹,孕育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的旗帜,中国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在全世界创造了一种传奇。
红渠也是一个奇迹,是红船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是最具体最伟大的生动实践,是人类在遇到和自然发生关系时,以何种处事态度去面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在困难面前,林县人选择了不妥协,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勇于突破自我,勇于创造传奇,勇于奉献牺牲,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表现出来了民族精神最伟大的创造,表现出了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新时代的林州人,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自豪的称为“渠二代”,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披荆斩棘,二次创业,全力开创“富美林州,幸福家园”的新征程。
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正是突出了:时光不老,红渠永在。更多的人们将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传承又需创造,永续又要奋斗,时刻保持昂扬斗志的精神风貌,使安阳这座古老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更多的人为使中原崛起、为中原更加出彩而努力拼搏,更多的人在祖国大建设一日千里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世界大同中增砖添瓦。
长城,红船,红渠,一系列文化印记,将在人类文明史中进一步传承并发扬光大!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会把你带入一个难忘的岁月,一起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策划者提出“时光不老,红渠永在”,第一次提出用“红渠”而没用红旗渠,也许是想用四字对丈,而没用五个字。林州影视界传奇邓阳同志提出改为“时光不老,红旗永在”,我们争论了一晚上,也没有个结论,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银河湾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