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了怪诞心理学的第二、三、四章节,分别是:相信别人——不过别忘了切牌-撒谎与欺骗心理学、一切皆有可能-灵异心理学和下定决心-决策心理学。
在第二章撒谎与欺骗心理学中,笔者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其中最详细记录的便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撒谎。参加实验的对象为英国政治类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罗宾·代伊爵士,在整个录像过程中,他就自己最喜欢的电影这个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回答和描述:一次描述他最喜欢的电影是《乱世佳人》,另一次则描述他最喜欢的电影是《热情似火》。之后笔者将录像公布在大众面前,让大家猜测哪次是谎言。事实证明这并不好猜测,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往往建立在他们彼此无法识破对方的谎言。专业的研究人员发现,目光、手势、神色、动作等,并不能真正地表示出一个人是否在撒谎,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更可靠的是根据人们说话的语气和他们不经意间的遣词造句。说谎者的描述通常缺少细节;说话停顿和犹豫不决的情况比较多;为了与谎言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会尽量避免使用指向自己的词语,比如“我”;此外,他们也不会谈及自己的感受。对于说真话者可能忘记的琐碎细节他们却记得一清二楚。同时,聆听是一种优于观看的判断谎言的方式。
在阅读了基本的测谎技巧后,我尝试对文章中的莱斯利·尼尔森关于番茄酱和酸奶油的实验进行了判别尝试,事实上通过之前的描述,是可以较为轻松地判断出谎言和真话的。之后的关于微笑的实验,则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出于礼貌的微笑和发自内心的喜悦是有区别的,微笑也是可以伪装的。虚假的笑容被研究人员称作“泛美式”微笑,虚假的笑容只是通过颧大肌把嘴角往上拉起,而真实的笑容会同时牵动颧大肌和眼睛周围的眼轮匝肌,因此真心的笑容会在眼睛周围产生线条。看到此处,我不禁开始回忆以前和他人的交谈,当时觉得奇怪的地方这个时候似乎得到了一些答案。
作者还探讨了“暗示”的奇妙作用,即通过操控人的记忆,竟可以让他们回忆起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研究工作显示,人类记忆的可塑性要比我们所能够想象的更为惊人。一旦某位权威人士指出我们有过某种经历,多数人都会觉得很难否认,随后就会设想填补记忆中的空缺。经过一段时间后,事实和虚构情节之间的界限就变得难以区分了,于是我们开始相信谎言。这样的心理暗示如果应用到正确的方向,就可以变成积极主动的心理驱动,从而让我们能够看淡甚至遗忘不愉快的记忆,从正面的方向暗示鼓励自己,从而搭建自我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桥梁,使意识中最具有力量的部分转化到潜意识中,不断激励自己,让每天都有新的进步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