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乔西·维茨金的《学习之道》这本书的第五章软区域、第六章漩涡效应、第七章改变本能反应、第十二章化困境为优势、第十八章化情绪为力量,这五章表达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应对突发状况或困境,如何冷静应对,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作者在书中提到,对于世界级棋手来说,思维灵活性是最重要,也最需要不断提高的特质。他在不断寻找新方法,让自己在心理上越来越刀枪不入。
当感觉不舒服时,他的本能不是要避开这种不舒服,而是淡定的对待;当受伤时——这是武术生涯中经常发生的,作者选择尽量不吃止疼药,而是努力的将疼痛感转为一种积极的感受,通过这样培养一种寻找挑战而不是避开难题的本能条件反射。
在软区域这一章,作者提出,在行为训练中,首先我们要学着心平气和对待一切已发生的事;之后,我们要学着将这些事情为我所用;最后我们要学着做到完全自己做足,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地震,这样,我们的思维过程可以自己创造突破性创新想法,而无需通过外因刺激。
在漩涡效应这一章,作者提出关于连续犯下错误以后恢复清醒头脑的重要性。犯了第一个错误,并不会导致什么可怕的后果,但是接踵而至的就像湍急漩涡一样的第二个错误,第三个错误,甚至第四个错误却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输赢之间的距离是很微小的,有很多办法都能将胜利从失败的手里夺回来。
对于运动爱好者们来说,心理上优势的转变会导致比赛输赢的变换。当情绪波动时,你变得盲目的时候,你要懂得驾驭情绪波动,并且去把前面提到的那位选手引进你的团队,当你清醒的意识开始变得模糊的时候,把他拉回沉着冷静的状态。
作者举了这样例子,一个小女孩走错车道,被一辆自行车轻轻撞上但没受什么伤,结果她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走错了路,却把过错归咎于骑自行车的人身上,转过头来对快速蹬着自行车离去的人咒骂,结果一辆出租车从路口快速开了过来,把她撞飞了出去。女孩是否最终被救过来不得而知。
女孩儿所犯的第一个错误是他因为走错了路才拐进了那条车流熙攘的马路,也许戴着耳机的她完全进入了自己的世界里,一点也没有觉察出来事情的突发性。那位骑自行车的人原本应该成为一个警钟的。女孩并没有受什么伤,但是她没有从这个小事故中机警地作出正确的反应,而是去跟骑自行车的人生气的理论。就这样,她的勃然大怒取代了镇静的理智,最终导致的悲剧的发生。
女孩的这些反应惊人的和棋手的漩涡效应互相对应——在错误发生了以后,人会习惯性地呆在之前的情感舒适区域,可是也会产生一种令人不安的预感,事情已经变得越来越糟糕了。这就如同一个最明智的思想家,突然之间陷入了自己与自己的战争中,失去了如流水般流畅的思考。
这好比有两条线在空间中互相朝着对方的方向平行运动,其中一条线是时间,而另外一条则是我们对于某一瞬间的感知能力。当我们处在当下的某一个时间里,我们正好赶在了时间爆炸性发展的前面。然而,当我们出了差错我们的思想还停滞在过去那一刻时,就会出现这么一个断层。时间在继续流逝,而我们却停滞不前。突然间我们清醒过来,又能活动了。
一个能随机应变的表演者,在混乱的情况下,要做到处事不惊有三个重要步骤:
第一,我们要学会平静对待生活中的不完美之处;
第二,在我们的表演训练中,我们学习如何把不完美之处转换成我们的优势;
第三,学习如何在我们的意识中制造一些起伏和小的波动,来激励自己前进,不管外部条件是否有激励性。
作者还给出了三个保持冷静的策略:
第一个策略,做2到3个深呼吸;
第二个策略,在脸上扑点冷水;
第三个策略。到外面去快跑50米。
这三个策略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赶走坏情绪,重新拥有崭新的心境。
不管是软区域也好,避免漩涡效应也好,还是化困境为优势、化情绪为力量也好,其核心就是理性应对不利因素,让不利因素为已所用,转化为有利因素,培养冷静思考应对不利因素的认知模式。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正反面两面看问题、情绪abc认知理论以及《好好学习》这本书中提到的跳出习惯性防卫,建立绿灯思维的本质是一样的。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从事物的正反两面看问题,培养积极正向的成长型心智。
情绪abc理论认为同样一件事,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或者认知而不是事情本身决定了你的情绪好坏。
绿灯思维是指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对自己进行深度的追问思考,吸取借鉴该观点为己所用。
其实,不仅仅是别人的不同意见,很多表面看起来不好人们讨厌的事情,经历之后如果进行了妥善冷静的处理就变成了人快速成长的催化剂,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中有一个观点就是不要去研究别人是怎么成功的,而要去研究别人是怎么失败的以及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的。
和绿灯思维相反的是红灯思维。它是指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处理,准备防卫:“你不了解情况。”“你先听我说”这是我们在红灯思维下大脑所处的状态。红灯思维基本上是凭经验或本能第一反应做出的思考认知,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大脑喜欢做简单的事情,趋利避害、懒于思考是大脑的显著特征之一。
这里举一个红灯思维与绿灯思维的例子,比如你加班加点起草了一个工作方案,呈给领导审阅,结果领导简单扫了一眼,对工作方案挑出了一堆的毛病,框架不合理,逻辑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习惯红灯思维,嘴巴上不敢说,肯定内心在想:“老子我辛辛苦苦加班一晚上,觉都没睡好起草这个工作方案,怎么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你在这里挑三拣四,换你自己写说不定还不如我呢,站着说话不腰疼。”悻悻然离去,心不甘情不愿地重新修改工作方案。更严重的话,可能会引发踢猫效应。
绿灯思维则会这么想,“领导的建议非常中肯,看来自己考虑的确实不够周到,一定要多向领导汇报,请他多指导,这样我才能快速提升。”有了这样的绿灯思维,自然欣然接纳领导建议,认真重新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
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不同的情绪状态,不同的情绪状态导致了不同的行为模式。
所以说,培养正向的绿灯正向思维模式是个人快速成长的法宝,有了这样的认知,自然把工作生活中表面看起来不如意的事情转化了认清自身能力不足快速提升能力的机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好的投资就是升级自己的思维。
那么,该如何升级自己的思维迭代不好的认知呢?这需要大量刻意的练习和培养自省的习惯。每天不但要意识地运用绿灯思维处理问题,遇到问题刻意运用《学习之道》中提供的保持冷静策略,而且通过写反思日志每天自省,对于处理的不理想的事情,反思自己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如果重新来做自己怎么处理?对于自己处理的比较妥当的事情,总结下自己的处理经验,今后遇到同样的问题采取类似的处理模式。随着练习的次数和时间的延长,我们的绿灯思维一定能迈上新台阶,处理问题会更加的游刃有余,理性合理。
我是高度自律热爱思考的娟娟。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希望你能点个赞❤或者关注下再走!感恩亲的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