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看了几十遍《教父》,你可能还是不够了解它!
《教父》上映后过于火爆导致一票难求,掀起全美彻夜排队观影热潮,不断刷新票房纪录,获奖无数,斩获奥斯卡十项提名,如今依旧占据各大权威电影榜单前排位置,它的经典程度无出其右!
但你或许想不到,这部影片的诞生过程其实异常艰难,无人看好的项目,在几乎所有的环节都遭遇过阻碍。
一位不想写它的编剧:
马里奥·普佐(原著作者、编剧)没钱了,欠下了2万美元赌债,所以需要写点更商业化的东西,以供他去完成那些他真正想写的书。
一家不想拍它的制片厂:
由于之前派拉蒙(Paramount)出品的黑帮片票房不佳,公司一直对《教父》项目犹犹豫豫,但小说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以及其他制片厂对这个故事的虎视眈眈,使得派拉蒙最终没有让这个机会溜掉。
一部没导演想碰的电影:
12名导演谢绝执导本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本人一开始也没答应。但科波拉同样也没钱,心高气傲的年轻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与乔治·卢卡斯合伙开电影公司出师不利,欠下巨额债务,不情愿地接下了执导《教父》的工作,其实他只是需要一份好莱坞导演工作的薪水,以供他去拍那些他真正想拍的电影。
一群无名之辈的出演:
除了大名鼎鼎的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不过,在派拉蒙的高层眼中,他是出了名的票房毒药。
一个抵制此片的族群:
甚至在电影开拍前,美国的意大利裔族群就抗议本片所描绘的意式黑帮文化,他们甚至筹措资金以阻止本片的拍摄。 然而,哪怕想象力最泛滥的人,也没能料到《教父》的成功,这部电影成了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以至于电影公映数十年后,仍不断有观众为其折服。
教父的地位无需多言,殿堂级史诗神作,豆瓣9.3分,IMDb长期排在第1,9座小金人揽入囊中,《2001太空漫游》导演库布里克10刷后严谨认证“确实是影史最佳”。相信很多影迷已反复看过了几十遍,对细节、台词津津乐道。
不过,经典的魅力就在于,无论你看了多少遍,总还有许多不知道的事情。
派拉蒙官方出品剧本,融合多个关键版本的终稿
《教父》的剧本改写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科波拉本就觉得小说流于低俗,看完派拉蒙授意普佐写的第一稿剧本更是不满,于是重新分析小说,大刀阔斧地理出了一条新的故事大纲。
先有小说中扎实的情节和精彩的台词作基础,再有科波拉从导演思维出发对故事结构进行精简与重塑,修改过程中两人互相批注对方的草稿,反复锤炼剧本,合作无间,这部伟大的作品初显雏形。
《教父电影全剧本》忠实记录了普佐与科波拉亲密合作、打磨剧本的过程;综合了原著小说、诸多版本剧本及影片的其他版本,精心整理,最大限度地呈现作品完整面貌。
对小说的改编、与成片的差异,以及后期剪掉了哪些戏,悉数收录于边栏。被删掉的几场戏也借由馆藏原始材料得以原汁原味还原。
另外,科波拉还有一个秘密武器—他的《教父》笔记本。他将小说按场进行拆分、图解、批注,列出每场戏的要点和处理方式。拍摄时,这本笔记才科波拉最重要的依据。
有一些情节并没有出现在小说或拍摄剧本中,比如芦苇滩杀人这场重头戏中,奶油馅煎饼卷来自科波拉的个人经验——他爸爸下班后总会带回用白盒子装着的奶油馅煎饼卷;这里那句将杀戮与家庭生活戏剧化地并置在一起的经典台词“把枪留这儿,带上奶油馅煎饼卷”,则是饰演克莱门扎的演员即兴发挥的。
观看《教父》电影时,由于目前流传的字幕大多不能准确传达原意,许多双关梗、黑道暗语很难了解到,便会损失很多信息,也无法体会到台词背后的丰富内涵。阅读派拉蒙官方授权的这部《教父电影全剧本》,便能帮你弥补许多关键信息。
你可以顺着剧本,在脑海中复现画面,细细咀嚼每一句台词;也可以一边观看影碟,享受影片自身艺术魅力的同时,将本书当成花絮中的评论音轨,听科波拉、普佐等亲自为你讲解创作灵感。
除首次面世的权威译本剧本外,这本书中还收录200余幅珍贵影像,含剧照、工作照及未曾公开的弃用画面,多视角爆料片场花絮;书中还有十余位主创的采访,并用专题呈现演员小传、选角风云、名场面剖析,让8倍镜粉丝都有料可考。
《教父电影全剧本》内文选用128g哑粉纸全彩印刷,封面采用为“黑卡印银烫彩虹金”工艺,书封展开后,背面则是一张知名设计师操刀的精美概念海报,极具收藏价值。
如果有一部大众电影可以作为将商业与艺术完美融合的例证的话,那么《教父》无疑就是这样的电影……黑暗与光明的对比宛如歌剧,剧中有着无限开放的象征性,完美地诠释了影片的本质……《教父》把那么多丰富的内涵置于我们面前,我们永远不会对它感到乏味。
——《纽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