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轮问路》是史铁生生前亲自编订的最后一本书,他在前言中写“弱冠即扶轮,花甲犹问路”,又在后记里说“荒歌犹自唱,写作即修行”。这里包含了他一生的信与问、预言和妄想。是史铁生关于生命的思考的结晶,是他在临近花甲时对一生的追忆。
史铁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过了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超于文学之上,他给与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认识史铁生,也认识自己。
“扶轮问路”是史铁生先生在扶着希米小姐给他买的电动轮椅上山之后,眺望地坛时突然跳到他眼前的他人生路的答案。此时距他生命的终点还有三年,他庄重地写下了这四个字。
那时,他坐在山上,看山下的路,看那上山的路,想起关于这条路的一切。
他想那园子里“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想那“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想那“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想他曾经想“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他终于说,这条路是“法轮常转”,是“要爱命运”。
书中六篇文章都提到了尼采的“爱命运”,比如在《放下与执着》中的这一段:“如今已是年近花甲。也读了些书,也想了些事,由衷感到,尼采那一句“爱命运”真是对人生态度之最英明的指引。当然不是说仅仅爱好的命运,而是说对一切命运都要持爱的态度。爱,再一次表明与“喜欢”不同,谁能喜欢坏运气呢?但是你要爱它。就好比抓了一手坏牌,你骂它?恨它?耍着赖要重新发牌?当然你不喜欢它,但你要镇静,对它说是,而后看你如何能把这一手坏牌打得精彩。”从史铁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命运最初的抗拒,到慢慢接受,直到最终感恩。“爱命运”的本质就是接受和感恩吧,这确实是智慧的人生态度。希望我们在面对苦难的时候,也能够如此。
最遥远的彼此
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圣者和陌生人。——《扶轮问路》
身体无论强弱,快乐都是目标。而健康的精神,则不仅可以享受快乐。更能够应对苦难。——《扶轮问路》
早晨一睁眼,身助心愿,心就像个孩子,驾驶着身之车只争朝夕;晚上一上床,心随身安,身就像辆破车,心再不要打扰它,只要维护它、安慰它:睡你的觉吧,万法皆空。——《扶轮问路》
心中之怨遇人成嗔,嗔他人不合己意;遇物为痴,痴世界不可已心。——《扶轮问路》
“说一件最简单的事吧,你我之间,到底隔着什么?每一双望眼都是一只孤单的,鸽子,每一行文字都是一群,眺望的精灵。”时间久了,我开始觉得所有的好都是理所应当,所以,一切也都理所应当地离开了。曾以为你是不同的,唯一的,柔软的,干净的,天空一样的。就像今晚我看见的两个月亮,一个新的,一个旧的。我很相信新月,但我知道他是旧的。——《扶轮问路》
思考不仅是先于读书,而且是重于读书。“带着问题学”总还是对的,唯不必“立竿见影”。——《扶轮问路》
读书也是一样,不要多,要诚实;不在乎多,在乎善思。——《扶轮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