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了期待已久的电影《华尔街之狼》,三个小时的电影小李主演,马丁·斯科塞斯导演,按理说在电影院的大荧幕下绝对是一番视听享受,但是很不意外的差点划分到 NC17 的电影没有被引进,与影院无缘的我只能坐在电脑前啃薯片了。
和华尔街有关的电影我看得不多,除了《华尔街》和《华尔街 2:金钱永不眠》就只有这一部了。与另外两部华尔街电影不同的是《华尔街之狼》是一部传记电影,讲述的是乔丹·贝尔福特的真人真事,也正是因为是一部传记性的电影,才勾起了我想看的欲望,当然,马丁·斯科塞斯搭档小李,他俩合作拍摄的电影都值得一看,不论是《纽约黑帮》《无间行者》《禁闭岛》还是《飞行家》都是口碑票房一把捞,前有《飞行家》这部传记电影珠玉在前,《华尔街之狼》一定也不会让人失望。
乔丹·贝尔福特这个传奇性的富翁其实说起他的故事,在金融罪案界只能算个小角色,虽然号称“华尔街之狼”,但在那些动辄数以十亿计的金融案件中,贝尔福特的 1.1 亿的赔款实在排不上号,但是贝尔福特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他有着备受好莱坞与华尔街喜欢的一切特质。套用财经写手、编剧张子凡的话说就是:“他拥大波大波美女在怀抱,赚大把大把钞票到账户,他上得了厅堂 hold 得住药丸,养得了猩猩罩得住兄弟。”这样一个男人被《福布斯》杂志更是称作:“把富人的财富巧妙地掠夺过来,装进自己的口袋。”这些特质也在电影中分毫不差的展现。
把电影看完,我很能理解这部电影为何没有引进,因为这片子实在限制级镜头太多,而且就其中一点而言,据统计,《华尔街之狼》已经成为粗口 Fuck 出现最多的故事片,在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影片中,一共有 506 次 Fuck 出现,远超此前由《山姆的夏天》保持的 435 次的纪录,这么多的 FucK 就是一个个打“哔”声遮盖,那也恐怕蔚为壮观了。通篇充满了吸毒、滥交、群体淫乱、甚至乱伦的气息的《华尔街之狼》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荒淫无道”,只是要是少了那些让人脸红甚至瞠目结舌的限制级镜头,没了这些声色犬马的画面,我们是否还能体会到八十年代的美国风情,窥探一下贝尔福特这位富豪的传奇人生以及华尔街的纸醉金迷呢?
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要来描绘一个传奇人生其实并不算长,而且出自马丁·斯科塞斯之手的《华尔街之狼》通篇无尿点,膨胀在每一个角落的浓郁的荷尔蒙气息洋溢着青春活力,大师级场面调度下运用大量的吸毒和群交场面营造出极强的迷幻和狂欢氛围,再加上适时而出的妙趣横生的对话以及凌厉的剪辑,一场张弛有序的奢靡盛宴就这样摆在你眼前,你甚至会猜想,那传说中的“海天盛筵”恐怕也不过如此,如果有机会你也会想参与其中一试云雨之乐。
有着这样传奇故事的乔丹·贝尔福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许多人眼里,这匹华尔街之狼是个十足的“恶棍”,英国《独立报》记者在讲述他的故事时,干脆就取名为“一个恶棍的成长史”。如同电影中展现的一样,在上世纪90年代,贝尔福特身价 6000 万美元,每周进账 6 万美元。他在汉普顿(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南部城市)有一处超级住宅,一个跑车“舰队”,一艘长 167 英尺、曾属于可可·香奈儿的游艇,以及一个超模老婆。他嗑药、酗酒,雇佣了一大群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一起将“问题公司”的股票卖给不知情的投资者。他对手下的员工极度纵容,毫不吝啬地给他们巨额红包,并请来大批妓女在派对上为其助兴。
贝尔福特巧舌如簧,掌握着一切推销的技巧,他购买打算上市或者刚刚上市的企业的股份,然后由自己的经纪人哄抬股价。接着他们出售自己所持的股份赚取不少的利润,而投资者却在股票崩盘时一无所有。在巅峰期的他聘用了 1000 名股票经纪人,涉及的股票发行总额超过 10 亿美元。
贝尔福特的商业模式似乎是围绕“自我膨胀”展开的。他并没有聘请经验丰富的股票经纪人或者任何有经验的人,而是招募了二十多岁的天真的年轻人来追随他无情的销售信条:卖出或去死。为了激励这些年轻而渴望财富的野心家,贝尔福特会开着豪车去上班,每天都在会议室给他们做两次演讲。事实证明,贝尔福特是一名出色的演说家,但他其实也是一个无畏的模仿者。他模仿的对象是他最喜欢的电影《华尔街》中的角色戈登·盖柯( Gordon Gekko ),一个无情的企业掠夺者。
《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现代商业版的“罗马帝国艳情史”,用一种极其夸张极其癫狂的方式来讲述一个阶层的时代缩影。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老让我想起小李的另一部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若说那一部电影中的华丽浮夸展现的是 20 世纪的美国梦,是爵士时代的最后的疯狂,那这部《华尔街之狼》里的纸醉金迷、穷奢极欲展现的就是当代美国社会的衰落,并揭示出人们内心中的贪婪以及无尽的空虚。
突然想起了《金瓶梅》,觉得这部《华尔街之狼》与它气质相仿,都是“描摹世态,见其炎凉”,在展现物欲、人欲的路数上几乎一致,而且,马丁·斯科塞斯聪明的也如同兰陵笑笑生,并未站在道德的高度上来审判这一切,而是用他的电影艺术展现“世情”。
有了国内《小时代》这部电影,似乎每次好莱坞备受争议的电影都要拿来对比、类比一番,《华尔街之狼》真的没有例外,和《小时代》当时备受争议的价值观一样,这部影片过度的展现穷奢极欲的场面,这种直白、赤裸的将人性的丑恶火辣辣的摔在观众脸上表现手法让年过七十的马丁·斯科塞斯备受指责,只是对电影的解读其实是印证的鲁迅的那句对《红楼梦》的点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我在想,《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没有引进也挺好,因为不论是乔丹·贝尔福特本人写出自己的人生是出于炫耀也好,还是警世也好,不管是马丁·斯科塞斯想要用病态生活可以带给他们关于人性的反思也好,现在我们身处的物欲横流中国社会里,恐怕不少人选择这部电影,只为一窥富商巨贾们奢侈的生活方式,意淫一番自己不能见也不能参加的海天盛筵。甚至片中赤裸展现的病态价值观会被他们曲解为“励志”,成为他们出卖灵魂的借口。对于这些人而言,这部电影无异于物欲的 A 片儿,精神的鸦片,只会助长他们对金钱、物质以及所谓的“成功”更加难填的欲壑,让那穷奢极欲的画面夜夜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