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意外,关于我100个有趣的采访人物之第4位,吸引我的却是他的无趣。
他叫阿赖,因为一些原因,我不能公开他的照片。阿赖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涉足计算机、数学、通讯三个专业,先后获得了韩国某大学硕士、日本某大学博士、美国某研究中心博士后学位。但比起光彩夺目的简历,我更感兴趣的是他光芒下的真实。我的切入点是“无趣”。
相较阿赖的行业影响力,他的无趣也是出名的,他可以花20分钟跟我阐述每个行业的公式和原理,再花20分钟告诉我为什么高铁速度越快信号越不稳定。朋友们,这和捧着百科全书学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哦,这本百科全书坐在眼前,只凭习惯传输知识而无需要你的态度和意见,如钢筋般生硬刻板。
相较阿赖的行业影响力,他的无趣也是出名的,他可以花20分钟跟我阐述每个行业的公式和原理,再花20分钟告诉我为什么高铁速度越快信号越不稳定。朋友们,这和捧着百科全书学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哦,这本百科全书坐在眼前,只凭习惯传输知识而无需要你的态度和意见,如钢筋般生硬刻板。
我尝试着用一些方法激发他的感性,更准确地说,是带有个人情绪的、有情感偏颇的一面。我拿“手机流量本月未使用完是否应该免费续延至下个月”的热门话题试探他,他表示这是运营商和客户之间的矛盾,在他准备详细介绍通讯行业的费用计算原理时,我终于忍不住打断他:“阿赖,你支持哪一方呢?”
问题谈不上尖锐,可我发现他对我的所有提问只有道理陈述,却不明确观点,这令人费解。一个人只有理智的分析,全无半分喜恶是非判断,可能吗?如真有,许是他足够谨慎,有意识地避免喜恶暴露,许是我的失败,不能获得被采访者的信赖,令他产生提防的情绪。而不管是哪种情况,不能得到被采访对象真实的信息,不能因此反馈对方以真实的感受,都是采访的失败。
静下心想了一想,根据事先做的功课,我判断他是一个情感丰富且心思细腻、喜恶明确之人。我突然意识到,如他不是有意提防,那有没有可能是他的习惯呢?我假设他的思维模式大致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理工科思维,直接、理性,在确定风险可控下会将所知倾囊相告,他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性即把这个话题进行下去。另一个方向是商人思维,他理解这个商业行为且认为无必要细究对错。如此,上述所有令我觉得无趣的问答也许都可以解释通了。
事实上,除却讲述方式的呆板,理工科的思维非常有趣,他恰好是其中典型。理工科出身,高智商,知识面广,热爱高科技发明,同时对生活充满好奇。或许在人际交往方面少一些圆润,但有趣未必只有赏花赏月赏秋香,诚实严谨、维护科学、对自己所讲的每个单词负责、不去评价认知以外,是常规之外的另一种有趣。最初我仅以浅薄的认知去判断与自身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思维模式不同的人,实在是小家子气。
拥有的知识是个圆,未曾拥有的是圆外的世界,知识越多,圆便越大,圆外触碰的未知领域也就越多。我们说无知者无畏,是因为没有概念才敢说敢做,有知者如他,才会谨慎作答,不能量化的东西不轻易认同,不了解的事件不轻易判断,未接触的领域不轻易评价,有知者更有畏。所以我们才说,见识越多的人越谦卑,挫折越多的人越自矜。
文章的最后放上两段我们的对话,或许你能理解,莫以自身认知任意评断他人,无趣的人未必真无趣,也有可能是太优秀了。
“美国有科学家说人类性格的70%-80%是由基因决定,你怎么看?”
“当中涉及到的基因学和生理学是我不擅长的,不能量化的东西往往很难去认同。什么是量化?有人问可能吗,有些人说可能或不可能,但我会回答只有20%是可能的,‘成功等于汗水加努力’这句话,我难以理解。对于没把握的事我不会随便判断。”
“你相信莫名产生的信任吗?第一次见面,绝对无条件信任的那种。”
“我不否认(不同于原理分析时侃侃而谈的他,涉及到情绪、心理、情感,他表现出不易察觉的犹豫和不知所措),比如fall in love,初次见面就爱上了,这个没有对错,包括你说的信赖感和相见恨晚。每个人看人的能力、分辨事物的能力不一样,不同年龄段的判断力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彼此产生信任感的人,他们的判断方式也应该是一样的,这也是科学。好比我接受你的采访是缘于我对你的信任,你的眼神值得信任,你讲的话很实在,像我应该去交的朋友。我其中一家公司的合作伙伴,见过两面后就决定合作了,我在最短的时间直觉判断出他内心善良,有判断力,讲话逻辑清晰,对许多事情的看法与我吻合,我们可以一起做事情。”
或者,我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不喜欢和阿赖一样的人交往,可是,让我们留下另一个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