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启程,奔赴下一个“黄金十年”——写在结婚十一周年之际

“爱是你我,用心交织的生活;爱是你和我,在患难之中不变的承诺……”

时隔多年,虽然我已经想不起自己是什么时间第一次听到由刀郎、云朵在2006年共同演唱的那首《爱是你我》,但是我还清楚地记得,在2014年和老婆结婚的那一年,我真正的爱上了那首歌。

农历2014年正月初八,在我们谈恋爱还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就走进了属于我们的神圣的婚礼殿堂,在亲戚朋友的见证下,我们结婚了。那年过年前,我们在厦门的鼓浪屿拍了婚纱照,在结婚的前几天,我们还在云南丽江等地旅游。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正月初六,在我们坐飞机从云南返回西安的途中,陕北等地却下起了鹅毛大雪。下雪的征兆是我在飞机上看出来的,飞机刚起飞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祖国的壮美河山,但是后来随着离西安越来越近,我发现在飞机上能看到的壮美河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飞机下面的云朵就像是毡匠擀毡时,在席子上铺下的厚厚的一层白羊毛。

在飞机上,我就对老婆说:“千万不敢下雪,如果下雪,这家就难回了。”老婆还将信将疑地说:“不相干吧?”然而,地下不仅下雪了,而且雪下的大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飞机在咸阳机场降落了,而从西安到靖边的包茂高速封了。“怎么办?总不能让爸妈给我们举行一场新娘和新郎都不在现场的婚礼吧?”在心急如焚之际,我们得知从西安到延安的火车还没有停运,喜出望外的我们飞一般的从咸阳机场赶到了西安火车站,坐上了从西安前往延安的火车。那时线上和线下的信息都不发达,我们只知道从西安到靖边没有直达的火车,并不知道通过在绥德火车站中转还可以到靖边。

我们只想着,如果能到延安,即使让姐夫从靖边开车走低速来延安接我们也比去西安近的多。我们没有想到,延安的雪下的比我们想象中要大的多,听说靖边的雪下的更大,让姐夫开车接我们的想法根本不切合实际。别说从遥远的靖边开车走低速到延安,就是延安市内的车也在像蜗牛一样前进。

再一次心急如焚之际,常走门外,见多识广的大姐夫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姐夫说,火车还没有停运,他让我们从延安坐火车先到绥德,然后再倒车回靖边。原本就住在火车站附近的我们跑去火车站一问,果然行。在买好火车票后,心大的我们还不忘利用等火车的几个小时去延安革命纪念馆逛一圈。然而,让我们忍俊不禁的是,当我们走出革命纪念馆时才发现,我们是从“出口处”进去,从“入口处”出来的。我说怎么在参观纪念馆的时候,总感觉不对劲。怎么刚进门“革命就胜利了”,越参观革命却越倒回去了。可见,当时我们是何等地心急如焚,可见,当时,虽然我们的身在革命纪念馆,心却在翘首以盼的等待着能载我们回家的火车。

当我们几经周折,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靖边,我们发现仍然是“千里路封,万里雪飘”。不管怎样,“新娘和新郎终于回来了”。然而,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的婚礼就像我们排除了千难万险的回家旅程一样,同样是险象环生。因为在短短的两三天时间里就窝下了一场在陕北多年罕见的“黑雪”,所以在婚礼前后,发生了一系列在当时看起来是“黑天鹅事件”的插曲。因为这些“插曲”,婚礼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婚礼;因为这些“插曲”,婚礼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婚礼;因为这些“插曲”,老婆曾耿耿于怀多年,我也曾耿耿于怀多年。然而,也正是因为那些看起来无厘头的“插曲”,才让我们对自己“与众不同”的婚礼刻骨铭心,念念不忘。

去年腊月二十六,在姑舅王海云和郝廉茹举行婚礼的前两天,陕北也窝下了一场“黑雪”。虽然去年的雪没有十多年前的那场雪大,但是也给姑舅的婚礼带来了诸多不便。然而,当我带着毛豆走在已经被融雪剂部分融化的公路上,我的脑海里却浮现出了“雪落山河万里秀,永结同心共白头”的祝福语,在这里祝福姑舅,也祝福我们。


难以想象,十一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难以想象,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们也变得不再年轻;难以想象,如今大儿子已经十周岁多了,二儿子也两周岁多了。

十一年来,真的是有太多的难以想象……在结婚后的十一年时间里,如果说我们没有遭受艰难困苦,那无异议于弹空说嘴。在结婚后的这些年里,我们究竟尝到了人世间的多少酸甜苦辣咸?也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不过,我认为我们所遭受的艰难困苦也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由农民子女组建而成的家庭在城市里求生存、谋发展时所必然要面对的艰难困苦。

我们的父辈都是农民,我没有见过我的老爷,因此从爷爷开始计算,我可以说是农三代。众所周知,农民是靠土地生存和发展的,而县城并没有供农民耕种的土地。在农村人的眼中,所谓的县城就是“石头街”。在城市逐渐兴起的时候,一些常走门外的人也曾打劝农村人,出主意让他们进城,但是农村人的困惑是“上街做甚了?不好好在农村种地,上街啃得吃石头也?”

我觉得,也不是老一辈农民见识短,而是老一辈农民“穷怕了”。那一代人大部分都是从缺吃少穿的“饥荒年代”走过来的,而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记忆里总有一种“饥饿感”。他们好不容易有了属于自己的自留地和口粮田,好不容易能吃饱饭,他们怎么舍得放下自己唯一熟悉的生活?农村人在土地上劳动是为了“吃饭”,而他们吃饭也是为了更好的在土地上劳动,再说,那时的城市发展的也并不怎么样。

据一些去过城市的农民回来说,快不敢上街,在街上连饭也吃不饱,街上人吃饭都用碎碗碗,盛了米饭倒不下菜,还没等吃就完了。哪像在自己家,吃饭用大碗,想吃多少吃多少。因此,在农村人的眼中,街上人的“眼眨毛筒筒都是空的”。在街上,连饭也吃不饱的传言更是让农村人把自己对城市的困惑转变为对城市的恐惧,而这种恐惧更是坚定了他们不上街的决心。殊不知,就是那句“上街做甚了?不好好在农村种地,上街啃得吃石头也?”像一根无形的锁链,把绝大部分老一辈农村人牢牢地拴在了毫无发展前途的土地上。

时隔多年,农村发生了不少变化,而呆在农村的人还大部分是那些不愿上街的农村人,城市也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城市了。作为农三代的我们终究还是离开了土地,进县城了。但是我们进县城的前提并不是放弃农村的土地,而是在我们丰衣足食,在农村的土地还有父母耕种的基础上,我们进城了。另外,我们并不是直接离开土地而进城,我们先是通过求学进城,然后是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又留在了城市里,因此,我们可以说是间接进城。

不管怎样,对农村人来讲,在不靠耕种土地的城市里求生存,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当其冲的是我们必须转变生存方式,而要想转变生存方式,我们就必须要转变思想,而转变思想最好的途径就是读书。我曾经说,如果思想不进城,我们永远都是农村人,充其量只是个“呆在城市里的农村人”。

2025年是我进城的第28年,只不过前15年为了求学,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而后13年才是在城市里成家立业谋发展。进城以后,我才发现,农村人有农村人的难处,城里人也有城里人的难处,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都有想不开的时候,只不过农村人想不开的时候会“上吊”,而城里人想不开的时候会“跳楼”。

进城多年,我对城市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城市:居于城,而富于市。在城市,虽然农业被边缘化了,但是商业却成了中心。只不过比农村的商业中心——集市的规模更大,级别更高。当然,除了商业中心之外,城市还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娱乐中心……不管怎样,商业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我觉得,在城市一无所有的农村人,要想在城市站稳脚跟,就必须在“市”上下功夫,要想在“市”上下功夫,就必须从思想上开始突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才在城市里挂起了“哈利国际教育”的招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最初始于东升国际,后来搬迁在汇美春天的化妆品店才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才几经周折,不遗余力的打造“超级家庭书房”。

虽然除了在“市”上,在经商上寻求出路之外,那些接受过大学本科及更高等教育的农民子弟也可以通过“国考”和“省考”等在“从政”上寻求出路,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支撑,那么即使从政,也只是政坛的一棵独苗,很难寻求更大的发展。

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我们突破了很多狭隘和局限,特别是农村人固有的“成见、偏见和短见”,但是同时,我们在发展上,还是受到了很多束缚。比如在任何事情上,我们都会亲力亲为,我们也都必须亲力亲为,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组建由自己领导的运营团队,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还无法实现“脱身管理”的目标,这让我仿佛看到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子。比如我的父母还在农村,而岳父岳母虽然在城市生活多年,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城市,真正让他们魂牵梦绕的还是他们动不动就准备回去已经离开的农村老家。

这些年的发展,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虽然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但是婚姻从来也不可能是两个人的事情;这些年的发展,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农村父母的固执;这些年的发展,也让我时不时的思考“爱是什么”这个问题,当我除了《爱是你我》之外,又听到了Delta Goodrem唱的Together We Are One时,我似乎找到了什么。在此,我分享一下还没有找到确切汉语意思的英语原句:

“Here we are

Sharing our lives

We made it through

The good and bad times

And still we stand

With hope in our hearts

No matter what

We will play our part”

2024年,在老婆生日的时候,我将“惊喜常在,爱你如初”刻在了银梳子上送给了老婆,那也是我们结婚十周年的主题。2024年在写2025年元旦贺词时,我将主题确定为“不为世俗遮望眼,再踏层峰辟新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我们结婚第二个十年的主题。

2024年,我成立了服务于家庭发展的办公室——靖边县初恋巷302办公室,简称“靖初302办”。从2025年起,我们将开始实施家庭发展的“20年发展战略”,我觉得这是我们80后非常难得的一个20年。我曾在不同的场合,将这个20年称为我们80后发展的“黄金二十年”。

在结婚第十一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我将这“黄金二十年”一分为二,让我们再启程,奔赴下一个“黄金十年”。当我们再启程的时候,不妨再听一听《爱是你我》的另外几句“这世界我来了,任凭风暴旋涡。正是你爱的承诺,让我看到了阳光闪烁。爱拥抱着我,我能感觉到她的抚摸,就算生活给我无尽的苦痛折磨,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在正月初八晚上,我们准备庆祝结婚十一周年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经商量,我带小虎,老婆带着毛豆去超市买东西,当东西都上桌后,我感觉到有点奇怪。我发现除了两瓶红瓶的啤酒和四杯酸奶之外,老婆买的都是干货——坚果。我问老婆为什么?老婆似笑非笑地说:“怎么了?这些坚果,都是你平时舍不得吃的。”老婆的话把我逗笑了,我回应说:“这话是实话”。然后,我让老婆带小虎,又转了三个超市,买了老婆喜欢吃的木瓜和草莓等做了一盘水果沙拉。

在和两个儿子一起照了全家福之后,两个儿子睡了。我和老婆在厨房里坐了很久,吃了很久,拉话拉了很久,看孙膑和庞涓斗智斗勇的小视频看了很久。老婆不明白:“孙膑和庞涓的老师鬼谷子为什么那么厉害?”我觉得原因之一是因为书,因为在鬼谷子给孙膑传授《孙子兵法》之前,他自己肯定已经烂熟于心了。而庞涓和孙膑在“殊死搏斗”时,也主要是为了获得《孙子兵法》。

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我和老婆能跨越陕西和内蒙的千山万水而结合在一起,这说明我们是有缘人。经过这些年的磨合和打拼,我们在县城里有了车,有了房,还有了能够谋生的小店,这说明我们再也不是城市的“无根之草”。既然有根又有缘,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有“天雨润”,一定会有“佛法度”。让我们充分相信,在接下来的“黄金十年”,我们会好,一定会越来越好!(4619字)

2025年2月7日星期五于初恋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