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七 善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天地之道理,就是不设备而必无害,不设防备必不受侵害,或是没有防备之心则天下必无害。这是一种纯粹的自然主义思想,似乎是脱离了以人为中心的世俗世界,将人与世间万物平等看待,无优无劣,无贵无贱,无对无错,无恶无善,所有因人而定的思想都将不存在。世人无法想象怎么会不设防备就必无害呢?按常理是不设防备一定会受到伤害,其实,这个“常理”恰恰说明社会常态是有害的,人们才会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思想。人心难测,不心不定,世俗世界本就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天地有高低,自然事物有优劣,人亦分贵贱,事有对错,人有善恶,所谓的万物平等也只是思想中罢了。世人跳不出人本身的约束与局限,也就达不到韩非子所说的境界。
如要达到韩非子“不设备而必无害”的境界,唯一的办法就是依法治国,这里的依法治国不仅仅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治理国家,还有要原封不动的将自然法则演化为人类社会的治理法则,而不是以人类自身的需要而演化,那还是自以为是,以人为中心。天地之道理,必是先天存在,先人存在,不管有没有人存在道理都是存在的,而且恒古不变。在人力所及的宇宙中,各星体之间有序运行,互不侵害;在人之所在的自然界中各物(除人类)和谐共生,互不侵害,这本就是一个无害的世界,何需防备。自然界中没有像人类这样占有欲如此强的物种,“害”来自于欲望与侵占。
韩非子提出“远诸害”,这里的“远”应该是出于本能的远,而不是有意的远。掌握兕虎的行踪规律而避害这是有意而为之,如果出于本能,就不会去探究什么行踪,会自然而然地避开。韩非子的想法是世人最基本的避害就是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避开因人为的因素而受到事物的伤害,当然,韩非子最希望的是世人能自觉本能的避害,与万物真正和谐共生。
即使世俗世界是以人为中心,但圣人还是希望世人能明白天地之道。韩非子希望世人能“体天地之道”意思是体验自然的通理,最大的通理就是“不设备而必无害”,体悟到人应该自觉本能地避害,与天地万物真正和谐共生。为什么要体悟天道,因为老子说:“无死地焉。”意思是不会陷入死亡的境地。只有体悟了天道,人才不会陷入死亡的境地。天地不亡,自然天地孕育的万物不会死。韩非子的总结是“动无死地”意思是活动不会接近死地,不接近死地的原因是动静相宜,合乎规律。
老子认为这是“善摄生”意思是善于养生。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我们现在总讲养生,只是身体上养生,如吃个种保健品,韩非子讲的养生是思想上的养生,现在的养生只能叫养身。老子的原话是“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兵甲。”这里的“善摄生”意思是善于保护身体和生命的人,行走在山林中不会遇到兕虎,行军打仗不会被兵甲所伤。“入军不被兵甲”的意思是知己知彼,则百战不殆,战争与军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只要掌握了就不会有危险。
【体天地之道,故曰:“无死地焉。”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矣。】
“善摄生”这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根本原因,谁不想好好活着,颐养天年。但,我们过度的拼搏却违背了“善摄生”的初衷。如果生活是敌人,现在的我们既不知彼,也不知己,所以我们很痛苦,活得也很累,感觉每战必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