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作者:主编:石宣
20180115徐海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上海,第498天)
《读懂孩子的情绪信号灯,创造“可教时刻”》(文/郑海英)摘录:
情绪管理的“信号灯”理论
人的大脑有两种状态:一是“原始脑”状态,二是“思考脑”状态。
1.“原始脑”状态
也称之为“求存脑”,主管人的生存和危险规避,属于最低层次。大脑在“求存脑”状态下,通常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搏斗,要么逃跑。“求存脑”也叫“爬行动物脑”,大脑处于这种状态时,与爬行动物无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两个冲动的人在吵架时,会说出一些非常不理智的话。
2.“思考脑”状态
当感到安全和舒适的时候,就会处于人类所独有的“思考脑”状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思考脑的最大特征。换句话说,当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他处在“思考脑”的状态,这个时侯他最具人类智慧,能够冷静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当家长和孩子都处于“思考脑”状态的时候,称之为“可教时刻”。即孩子此时是处于一种可以被说服的时间段,这个时候交流的效率和效果都是最佳的。所以,如何在家中创造出“可教时刻”,是家长在教育孩子前要特别思考的问题。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8卷P.211-212)
一点想法
(Booboo微思录):
1.每每看到孩子打架,我就开始想到他的大脑回到“原始脑”的状态了,他在求生存,他在规避危险,他感受到了被侵犯和攻击,他感到不舒适,他感到不安全,诸如此类。
要么博斗,要么逃跑。
打架的孩子他没有选择逃跑。
这意味着什么呢?
当然,我不是想表达——打架是唯一或正确的方式。
2.如何让对方的大脑始终处于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人类所独有的思考脑的状态呢?
就是不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被侵犯、受到攻击,让对方感受到不安全!
最好是让对方感觉到在这个地方在这个环境中彻底安全,跟你交流非常舒适。
3.观察者会影响被观察者。
对对方而言,自己是一个观察者,自己是对方的一个环境。
4.归根结底,八个字——只修自己,不改他人。
5.此时此刻,您的大脑正处于什么状态?您孩子的大脑正处于什么状态?您伴侣的大脑正处于什么状态?
Booboo-海上临川
二零一八年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