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对古文忽发兴致,开始翻阅一些经典。今日,抄录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小记一下。
记得在看甄嬛传的时候,有一段描述了嬛嬛和皇上在书房时,商讨除年羹尧的时候,就写下了其中的一句经典: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子好熟悉,继而想找找出处。当然,对于有严重拖延症的自己,总是在拖着。
当然,像这样的描述必是很多人钟情。遇事,等待合适的时机着实不容易。能顶住压力,能预判形势,放在当代的快餐时代,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忍耐?
然而,余更喜庄公处置姜氏的那段。毕竟,人非神仙,岂能没有七情六欲;而又非草木,岂能无情?有时抛下狠话,也只是一时冲动罢了。
就如庄公,那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区区八字,也是道尽了当时的各种恨。而后来与颍考的那句翳我无遗,也是有足够的悔。然而,世上本没后悔药,人往往拉不下的是面子罢了。而颍考心本纯真,掘地见泉也是一个很好的折中办法,母子终究能和好如初。
幼时,常常会很讨厌父母对自己的管束,比如不可躺着看书,不可以看电视太久,不可以这般,不可以那样~然后心中总是各种生气,常常会嘟囔几句,可旋即又陷入深深的后悔中,似庄公般后悔,也会迅速祈祷,刚才的小嘟囔不会实现,父母依旧健康开心。
及长,由于工作地方颇远,越发惦念这样的唠叨。却又不舍工作中的点点,在纠结中度过青春年华。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分偶尔会因为小事而稍有间隙,不过,随着年龄渐长,越发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不管什么都能一下子就融掉。
于是,每每看到新闻中,有些孩子弑母弑父的新闻;有些小孩上吊自杀,总是扼腕叹息,也会感到无法理解。不知是怪当今教育机制,还是社会给人太大的压力,抑或是在快餐年代,人们感知和拥抱爱的能力越来越弱?
但愿心中都能装个颍考,在关键的时刻能够提醒自己,聊尽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