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跟一朋友一起吃饭,正准备吃饭时间朋友的老公电话响了,他说有一个朋友过来他要去接待下,十分钟就回来了,然而过半小时了,朋友的老公还没回来,我就听到我朋友打电话,你老是这样,没个时间观念,你就应该提前安排好,然后巴拉巴拉一大堆之前的事情,我一个局外人听着这就是指责,间接强化它这种行为,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回来的路上跟队友讨论这个,他表示你也不这样说话吗?:「啊,我有说过这种话吗?我自己怎么都不知道?」,然后他一脸鄙视的看着我说:「我发誓,你经常说这种话。」
当时我真的是有点震惊的,我也经常这样说,一遍遍跟队友确认,他无比肯定点头, 说:“沐沐淘气时,你会说,你总是这样子,你怎么老是这样子,对我更别说了”,原来这就是我潜意识里说出来的,这么多年的生活习惯,仔细想想我的父母也是这样说话的,我潜移默化就会被影响,不自觉的就会冒出来,这就是自动化思维。
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自动化思维,自己不会意识到会这样说话,可以利用旁观者提出,或者录下来
但跳出自动化思维其实挺难做到的,一是因为别人陷在自动化思维,我们很容易看到,可自己一旦陷进去就很难察觉,也很难理智的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
二是跳出这种自动化思维,需要头脑清醒,内心很强大。
所以我们必须先慢下来,甚至是停下来,才有可能从习以为常的生活里发现问题所在。跟家人朋友一讨论你经常不经意间冒出的指责,有时候你自己都觉察不到的。
就比如我们对着孩子【你怎么这么淘气?】,【早都跟你说过,你看你又打翻了】,【你总是这样子】,【你怎么那么喜欢惹祸呢】,当对孩子这么说时,孩子明显更不会配合,自己的情绪还会受影响,最后都不好了。
对着家人:【你每次都这样】,【你总是回来那么晚】,【你老是不会安排时间】。有时候会自我觉察自己习惯性会有攻击语言,但好几天又回到原样,被队友说间歇性的精神病,也是心伤,最近学习一个方法还挺有效推荐给大家。
1. 把自动化说出来的话写下来,做成一个列表,然后写上应该如何说
跟家人一起讨论,你经常说的那些让他们难受的话写下来,再写上应该如何说,这时会一看到这些句子就意识到:「天啊,我曾经就这样说过!」大部分的人,很有可能包括你,看到这些句子的反应是:「对对对,我经常听到别人这么说!」但你不会想到你自己,你觉得自己是不会这么说的。你可以在身边找一个人,请他拿着这个列表。然后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你说的话做一些辨认。有可能你某一天随口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淘气?」,下次他可以打断你,说:「哎,这句话是在列表上的。」不然的话,你可能就滑过去了。也可以贴在家里很明显的地方,一这样说时,立即换成应该说的话再说一遍,打破自动化思维。
2. 多用描述性语言,少用评判语言,用我看到/我听到……句式描述
在看到孩子淘气,或者把房间弄一团糟时,只描述看到事实,不要用评判性语言,多用我看到/我听到……, 当看到孩子哭闹多给肯定接纳情绪,少给人贴标签。
3. 习惯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只有打断,你才会意识到。
然后就是要家人只要打断就可以了,也不用去扮演一个老师,教给你应该怎么说。用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而不是批评或者羞辱你。你完全知道该怎么说,只要看到了,就不难。但是你需要一点耐心和勇气,看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