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我听说有个信用险的案子好像跟您有关,您去关心下”
突然接到一个老下属的微信,张俊打了回去。
“啥案子呀?”
“金华的”
“那个我没参与过呀”
“但好像有个OA据说是您签的”
张俊离开产险已经快两年了,而且金华那个单子他还真的没参合过,那时候他是副手,跟一把手经营理念很是不合,所以一把手就把原来他分管的核保部划给从总部刚下来的李总管,让张俊只管没啥技术含量也没啥权的销售工作。
张俊打给现在的理赔部经理,这个老部下告诉他案子并没有造成实际的损失,还在诉讼阶段,而且情况是比较乐观的。
“张总,这个好像跟您没关系吧,您那时候不是不分管核保吗?”
“是呀,不过你帮我查一下相关文件吧”
晚上,理赔部经理回话说其中有一个协议签报是张俊签批的,两人回忆了一下。
“领导,是不是李总去分管杭州了,你调动前那段时间呀?”
“哦~,有可能”
“这样吧,有什么情况我及时跟您汇报。”
“好,谢谢”
在广州开年度工作会议,张俊收到产险稽核部的邮件,说想跟他开个视频会,了解金华信用险单子的情况,张俊回说在外开会,下周一吧。
结果,周五下午稽核人员的电话打过来了,说是比较急能否电话沟通,张俊说好吧,于是又连进一个稽核人员,开始电话访谈。
“张总,请您介绍下您在浙江分公司的工作,当时您主要负责哪些模块的工作”
“我分管过个人中心、运营中心、团体中心,李剑总来浙江时,我当时分管团体中心,14年初李总调来以后,陈总说李总从总部来不太了解机构情况,让他先管核保,让我管销售,15年我们分工变成李总管大杭州,我管团体中心。到了5月份我调出产险。”
“张总,金华信用险那单您当时有接到哪些汇报?”
“说实话,我没有接到汇报,这单业务主要涉及核保问题,也就是能不能保,当时我不分管核保,是李总分管的,我只知道前前后后谈的时间很长。”
“我看到在班子分工邮件中,你协助陈总管理金华,当时金华有就这个业务跟您汇报吗?”
“我这个协助管理,主要是关注下机构的KPI、队伍建设什么的,有问题了去督导帮扶一下。我们工作的主线还是分管条线工作。当时这个业务三级机构总直接跟陈总汇报,一般陈总管了我也就不参与了,没人向我汇报过这单业务。”
“15年4月到9月有4份三方协议签报,4月的是您签批的,您能否描述下当时是基于怎样的业务沟通完成签批的?”
“哎呀,时间太久了,好像当时班子会上有提过要保该业务,向核保部经理了解情况,确认是既定事项,也不好推翻吧。”
“在签报中有合规意见提示风险,您是否审批时进行过核查?”
“我知道这单经过长期的展业,估计有大半年吧,在签报时我问了核保签的是否与谈的一致,核保说一致,我就签了。”
张俊有啥说啥,心胸坦荡很随意地回答了问题。
这通通话不禁勾起张俊的回忆,13年张俊分管团体业务,还有个副总协助他分管团体销售,一把手陈总是从总部下来的。在核保上张俊有着多年的经验,对浙江市场的风险了然于心,对于产险的经营他已经在多次轮岗后有了全面的认识,他认为产险的盈利与否80%取决于前端的风险选择,要非常明确增在哪控在哪,风险和定价要匹配,到了后端该赔的不能不赔。同时他注重避免监管风险,乐于跟同业合作。但陈总的行业经验集中在理赔端,他的理念跟张俊不同之处在于他把盈利寄予控理赔,前端非常激进,不与同业合作,有一次重大事故死了十几号人,承保人是人保,他居然说死的人不够多,令张俊愕然。陈总的某些决策无异于赌博,跟风险赌跟监管赌,所以那段时间张俊很苦恼,陈总听不进他的话,有时直接指挥核保部经理。
14年,那个协助张俊的副总被调到外省工作,总部又派了一个干部李总下来,陈总调整了班子分工,张俊失去了对核保的掌控,就是这一年他们谈了金华那单信用险业务,其实这个业务是曾经被张俊否决的。信用险不是常规业务,主要是核保的风险评估,产险公司是不会真的去经营信用风险,只有有兜底机制的业务才会去做,对信用险是慎之又慎的。这单业务其间细节张俊不得而知,核保经理是他的老下属,也不来汇报让他操没用的心。
正在开会,张俊接到李剑的电话于是移步走出会场。
一阵寒暄,李剑步入主题“张总,金华的案子我想跟你沟通下”
“哦,怎么说?我没咋关心”
“我觉得这事就是个技术问题,核保经验不足,稽核认为这事很严重。”
“是的,我情况完全不清楚”
“我也不大清楚,都是王萍萍她们跟金华在弄。不过,我这儿有个财产险委员会的纪要,上面有一句话是张俊总指示向班子汇报,现在我这个纪要还没交给稽核”
“我都不记得开过财产险委员会,哎”张俊真不记得,也明白李剑是啥意思,这通电话也就了了了。
张俊突然收到邮件,里面有金华信用险案子的处分初步意见,仔细看了张俊才发现原来在高管里自己背了最大的处分,而李剑合并处罚从轻一级了。
啊!天理何在呀!
张俊突然发现这不是一件小事,他给稽核来调查的同事打电话,给产险的领导打电话,给原来分公司相关同事打电话,了解到张剑居然把责任都推给了他,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张俊还一味保护他呢,没想到这人为了自保不惜撒谎耍赖,他的行径连原来的下属都很讶异,领导怎么能这样说呢。
张俊一方面自己去找老下属们收集当时的纪要、邮件,一方面找更大的领导们帮忙疏通。
原来的两任秘书帮他找出了当年的会议纪要,有些事口头说了也没写进纪要,就变成口说无凭,重要的是找到了班子分工变化的精准时间。核保部经理帮他写了情况说明,当年的邮件清晰地证明了一些轨迹和时间点。张俊梳理了时间轴事件,第一次不是为工作项目而是为自己写简报,写完发给相关领导。
过了约两周,产险合规的小朋友很不好意思地通知张俊,集团稽核要维持原判,并告诉张俊产险的董事长也亲自指示他们要跟集团稽核说清楚张俊的情况,已经尽力帮他争取了。
张俊这时体会到被不公平对待的气愤,以及对李剑卑鄙行径的不屑。
既然如此,张俊干脆破釜沉舟,直接发邮件给集团分管稽核的副总,说明情况,抄送附件证明材料。这个副总曾经代表大领导跟张俊谈过话,挽留他在总部工作,不要回地方,所以算有一面之交,张俊放手一博。
然后是寂静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