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我“左飞飞,2016年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特别自豪?”首先出现在我脑海里的不是150多天里天南海北的出差,而是“飞常说法”,这个我个人运营管理的微信公众号。
“飞常说法”微信公众号自2016年6月12日开通至今已经快半年了,初心有三个:
一是,热爱写作,这是坚持了十几年的爱好和习惯,之前一直是写给自己看,现在想看看自己写的文字是不是也能让别人有所收获。
二是,微信中添加了3000多个理财规划师学员,每一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学员的数十条问题,问题数量越来越多,重复性又很高,所以需要一个集中答疑的平台提高答疑效率和答疑质量。
三是,对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新变化非常感兴趣,想投身其中亲身体验。
半年来有勤奋到日更的时候,也有忙到一个月一篇更新都没有的时候,但不管如何,我没有忘记初心:
【一】坚持原创,寻找意义
32篇文章不管是是纯文字文章,还是PPT截图文章全部都是原创。当然,“原创”不等于对别人有价值。一篇文章对阅读的人有没有价值靠什么来判断呢?在微信公众号管理中有两点可以作为依据:
1.文章被其他平台和微信公众号转载的数量
《培训师:六大思维,决胜未来》是我第一篇被其他微信公众号转载的文章。微信公众号“用时间酿酒”的管理者现在已经是“简书APP”的签约作家。我和他是差不多时候开始在简书写文章。他作为一个在读大学生在半年的时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简书的签约作家,文章经常被各大微信公众号转载,并且完成了十几万字的书稿,马上就要出版自己的书籍,非常了不起。我见证了一个年轻写作者的成长,也透过他把自己的写作梦看得更清楚。
《鸡蛋与保证金——两场平安人寿产说会的比较分析》是我第二篇被微信公众号转载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很奇怪,“鸡蛋和保证金”是看似没有什么关联的内容,但是这恰恰是我这篇文章的关键词,“鸡蛋”和保证金是影响两场产说会效果的最核心的因素。副标题“两场平安人寿产说会的比较分析”看起来又非常正式,像一篇研究生的期末论文。这篇文章也是我自研究生毕业后第一次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到想“研究研究”。这篇文章的分析样本是从我2016年受邀参与的30多场产说会中挑选出的两个非常有价值的样本,分析方法采用了“去芜存菁”法。两场情况非常相似的产说会最终现场预签单的效果一个是1.16亿元,一个是4629万元。为什么?摘除相同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就能发现影响结果的核心区别因素——案例引导与保证金筛选。(欲知具体内容请查看微信公众号12月2日的文章。)
2.读者的打赏
简书APP有“打赏”功能,微信公众号有“赞赏”功能。求打赏比求赞赏诙谐幽默,求赞赏比求打赏积极向上。如果你阅读了一篇文章,被故事打动,被笑话逗乐,常识被改写,三观被颠覆,获取了新资讯,学到了冷知识,淘到了想看的书或电影,找到了特别场合要送的礼物,树立了人生信仰,发现了学习榜样……你忍不住想拍手叫好,禁不住想拥抱作者,大脑中回响着强烈的共鸣,心中涌动着澎湃的感情,不吐不快,宣泄无门,怎么办?!请点击文章最后的“打赏/赞赏”。打赏/赞赏之后,你就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灵魂的愉悦。(你信吗?!反正我是信了。)
从开通赞赏功能至今,“飞常说法”微信公众号读者累计赞赏244.34元,简书读者累计打赏80元,共计324.34元。赞赏的金额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觉得我的文章有阅读的价值,愿意在“点赞即阅”的当下对这篇文章表达肯定,并愿意对坚持写作的人表达鼓励,这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是鼓励,是鞭策,让我写起文章来更用心、更敬畏。
【二】服务学员,教学相长
给学员答疑是伴随我培训师职业生涯的一项课后服务。刚开始的时候是课后现场答疑;后来有学员希望能留电话,课后有问题继续咨询;有了微信之后,就通过微信答疑。答疑的形式一直顺应科技的发展更新换代。答疑的形式变了,答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有的学员直接把客户案例发给我,请我提供完整的方案;有的学员把购房合同、借条发给我让我帮忙审合同;有的学员把投资标的的资料发给我,希望我帮他判断投资产品是不是可以投;还有的学员把报纸上、网络上看到的时事、新闻、案例发给我,问我是真是假……。
有很多问题我能解答,有很多问题我不知道答案,有很多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更没有确定正确的答案;有的时候我能及时回复,有的时候我无法及时解答,有的时候我没有三言两语回复是不想提供不负责任的建议。但是,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学员答疑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个词的真谛,是培训师快速成长的秘诀。
初级培训师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我备课很充分,我把我觉得特别重要的知识点、特别新的时事案例都讲了,我还给他们多讲了1个小时的课程,他们怎么还不满意呢?”我刚开始授课的时候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后来,经过多次面对面的现场授课,在与学员的不断互动中我就想明白了:如果一个培训师始终把自己当成培训课堂的主角,那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一流的培训师。
学员才是培训课堂的主角,培训师是幕后的导演。培训师需要提前调研学员的情况,清楚学员最关心、最想解决的问题,收集学员潜在客户的共性特征,考虑到学员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学员的需求是设计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形式和准备教具的核心,培训师需要积累多层次的授课素材,掌握多种教学方法,能灵活使用多种教具,才能及时调整课程设计方案,调整到最接近学员需求的样子。培训师理解这一点的时候也就是他突破自己到达更高层次的时候。在2016年研发SMT场景式训练营课程的过程中我更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对培训师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
让一个人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给你,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比它还要艰难的是将一个思想放入别人的脑子里。《盗梦空间》中几位一流筑梦师冒着重重风险构建三重梦境只为了把一个小小的念头植入那个年轻继承人的头脑中。培训师的工作中很大部分的内容就是把培训师的专业知识和看待问题的思路放入很多人的头脑中,让他们吸收,最终能学以致用。现场授课培训师总是有前期准备的,但是答疑却没有,这考验的就是培训师的专业积累、实践经验、应变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飞常说法”微信公众号的32篇文章中有10篇与保险直接相关,其中又有6篇直接是对学员问题的回复。案例取之于学员,文章用之于学员。筛选整合多个学员的多个问题汇总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或案例,既方便提出问题的学员系统了解整个问题,又能分享给更多有相同疑问的人,提高了答疑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学员的一个好问题,可以激发出我深入研究某一问题的动力和潜力。《私人企业主的财富管理:养老规划与财富传承》这篇文章就是天津SMT授课中一位学员的客户案例。我觉得他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就改编成了一个大案例,写了5000多字的分析资料,提供给提出问题的学员参考,并分上中下三期在“飞常说法”发布。这三篇文章非常真实、详细,所以文章的阅读量和读者反馈都不错。
【三】拥抱变革,体验创新
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第三个初心是拥抱互联网和新变革,体验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
我原来其实不是一个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人,一个偶然的契机改变了我。这个契机就是关注了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每天一条1分钟的语音,分享一个观点;看一篇文章,了解一个全新知识领域的碎片;每周一本书,了解那些经历过时间考验的好书或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后来有了“得到APP”,可以订阅感兴趣的专栏,跟随一个领域的佼佼者每天学习、进步。
“罗辑思维”带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打开了思路,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好奇心,召唤起体验新事物的热情。我开始看凯文·凯利的《必然》,关心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我爱上了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在恢弘的宇宙风景中体会人类的渺小、黑暗森林的残酷,回味宇宙社会学的深邃,感受宏大背景中人性的光辉;我开始习惯买票去现场看跨年演讲,看3D电影……
我开始关心很多我之前不关心的事物,我也不再关心我之前很关心的一些事物。我体验到这种变化,我享受这种改变。我甚至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信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不忘初心,创造美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学习,授课,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开阔的心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