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面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现状
怎么做呢?记录自己的时间日志。几乎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忙,可是我们真的有那么忙吗?忙只是一种感觉,就像是花钱一样,明明觉得没买什么,可钱就是没有了。时间也是一样,我就是感觉每天都很忙啊!可是真要回想自己做了什么,发现很难,并且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总是不得空去做。
这是我的现状,我相信这是80%人的时间管理现状。
并且,我们可能内心深处是知道自己时间管理有问题的,但是,不想面对。
记录自己的时间日志,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时间管理是表象,深挖一步,是与自己的沟通问题。
所以,如果要做时间管理,第一步,从面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现状开始吧!
四象限工作法
这个四象限工作法早在10年前就听到了,但是从未用过。重要程度是有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决定的,紧迫程度按照deadline来衡量。比较难理解的是到底什么是职业价值观,有点空泛,那怎么去衡量一项工作重要与否呢?我从David那里学到了两条原则,第一:每天的行动清单中重要的事不超过20%,因为重要性本身就是优先排序问题,如果重要的事多了,那就说明真正重要的事没有识别出来。第二,重要的事大多是关乎未来的,而不是影响当天的。
第一象限:重要紧急的事。处理方法是立即去做。但需要反思,很多重要紧急的事是从第二象限转化来的,是可以提前行动,避免如此紧急的。
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的事。需要投资,这是为未来投资,是工作的主动区。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急的事。书里建议的方法是授权给他人。如果没有授权的机会,那需要搞清楚责任边界,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尽可能推掉,节省出来精力做真正重要的事。但这样做的前提是,确实搞清楚了责任边界,而不是推诿责任。对于这一象限的工作,书里提到了“猴子法则”,我觉得特别受用的是作者举的几个例子。比如老板问:关于**项目,想和你谈一谈。
答:好的老板,不过能否请你先发给我一份**的资料?
我的做法:好的。
下属问:我们怎么解决**问题?
答:你有什么想法?能不能先请你做一份简要的计划?
我的做法:嗯,,,我看看哈
同事问:我什么时候能拿到***?
答:我已经让A做了,他会直接发给你。
我的做法:我问问A,一会儿告诉你
运用猴子法则走出第三象限有两点需要注意:1)明确职责,确定这只猴子不是自己的。2)注意沟通方式,明确、坚决、不生硬。我觉得在现实工作中比较难的是第一点,那就是职责范围,很多时候工作中的职责都不是很明确,为了解决问题,其实需要相关的人都主动一点点。我觉得比较好的做法是,即便要付出行动,也不能完全接过这只猴子。
第四象限:尽可能不进入该区域
衣柜整理法
衣柜整理法是整本书的精华。
Step1:捕捉。准备一个basket,将所有引起自己注意的工作均收集起来.我觉得用便签纸即可。
书中有句话很有启发,那就是,引起压力的事情往往是没有写进to do list的事。就像冰山一样,我们答应别人并且记得的事,就像是冰山露出的那一部分,更多的是在水面以下,是那些我们答应别人但忘记的事。还有那些我们答应自己但又忘记的事。
捕捉是指先做自己计划做的事,中途来的所有杂事,都先记下来。等手里重要的事告一段落了,在集中处理这些杂事
Step2:分类。将所有捕捉到的事情分类。分类的规则如下
不能行动的任务:垃圾,不用理会;将来某时,不是现在做的,需要写进未来清单;参考资料,仅仅需要收录起来,不用行动。
可以行动的任务分为6类
1)2分钟行动。立刻执行
2)项目。需要多个人多步骤共同完成的
3)任务。需要多个步骤完成的,和项目的区别是,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4)行动。可以直接去做的事,有空时立刻执行
5)委托给他人的工作。立刻委托出去,并设置好跟进的时间
6)特定时间做的事。写进日程表。
Step3:脑袋中永远只想着下一步行动。One thing only
要做好这一步的前提是将项目和任务都分解为很具体的下一步行动。比如出某个计划书,这是个任务,往往留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来,那是因为没有分解为下一步行动。提倡的做法是,把出计划书分解为若干行动,比如查阅往期资料、设定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相关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安排时间进度表、项目所需资源及预算等等。
Step4:形成“3+1”系统
日程表:存放特定时间要做的事。需要一个电脑和手机同步的日历工具。
将来清单:记录将来想做的事,定期检查,看看是否有可以孵化为行动的事了
行动清单:就是to do list
项目清单:我觉得这一部分需要借助甘特图工具来做。
Step5:深思
这一步骤是指对“3+1”系统定期审视,我觉得本质是主动管理时间,让时间为自己的目标服务,而不是机械地执行“3+1”。
在反思时,书中提到了一个“6个高度”方法。原则、愿景、目标、责任范围、任务、下一步行动。
我觉得比较受用的是如何锁定自己3-5年工作目标的四个问题
1)我想要什么:30W年薪,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2)哪些人已经做到了:王总
3)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广泛的人脉、专业的技能
4)那时候我的工作和生活是怎样的:全家欧洲游、大房子(摆一张欧洲和大房子的照片在桌面上)
而目标则是基于上面4个不住的第3步骤,来设定具体的计划。
还有一点比较受用的是责任范围。这里讲的是基于自己的角色,定期审视自己每个角色的职责是否做到,哪里可以优化。
比如工作上的角色是销售、管理和产品开发,那就定期检视自己在这几个职责范围内有没有做好,哪里可以提高
比如生活中的角色是家庭、财务、精神层面建设,也定期检查自己有没有行动,有没有时间分配。
如果行动遇到了问题怎么办?
如果行动遇到了问题,那很可能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书里引用了游戏的特征来阐述这个问题,我觉得的确是这样,很少有人拖延打游戏。那是因为游戏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目标明确
2)规则清晰,大脑喜欢做简单的事
3)及时反馈(做好做坏了有不一样的反馈),人们倾向于及时满足
4)自愿参与。心态上的调整
如果工作中总是被动地完成很多琐事,很快会发现2点:工作很无趣;即使做不好,公司也不会把我怎么样,对职业生涯失去信心,失去梦想。
一天的工作失衡,到整个人生失衡,其实没有差别
时间管理的本质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和自己的沟通方式问题,是是否相信自己坚持的东西,是是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不要问“该往哪儿走”,只要回答“向往那儿走”。自己的双脚就是书写历史的工具。
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
先找到驱动力、微不足道的成就要大肆庆祝、不是一个人的事。
首先我们养成习惯,然后习惯改变我们。
如何让想法落地
1)用SMART原则理清目标
2)用思维导图梳理计划
3)用甘特图掌握进度
4)用九宫格平衡人生
心灵:瑜伽冥想
事业:5年内???
微梦想:想学爵士舞/非洲鼓/想拿到一个证书
健康:每天运动
家庭:每周至少一次真正的交谈、每年出去旅游一次、每年准备2次礼物、每周至少亲自做一顿饭、每周一起看一部电影
心智:每个月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每2年参加一次培训
财务:1000+
人际关系:每月四姐弟沟通会、每月给一位远方的朋友打电话陪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