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
一、亡国之君
说道李煜,很多人都以其为亡国之君,而说李煜贪图享乐,软弱无能,诛杀忠臣,误信奸臣等标签。
但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好好看一下南唐的历史,不难发现,李煜继位以后的南唐,已经是大厦将倾,后周伐南唐之战,南唐失江北十四州,已经让南唐遭受重创,接近亡国了。
南唐定都金陵,但南唐降于后周之后,当时南唐元宗李璟在做什么?上表后周,欲退位太子李弘翼,被拒绝后,又迁都洪州,种种举动,无不说明,李璟怕后周再度起兵,怕成为亡国之君。
李煜继位,南唐重新定都金陵,他不是明君,但可以被称之为仁厚之君。李煜继位时,由于李璟时期多次战争连绵,南唐国削势弱,国库空虚,但李煜爱民如子,诏令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与民生息;取消李璟时设置的诸路屯田使,将各郡屯田划归州县管辖,将屯田所获租税的十分之一作为官员俸禄,称为“率分”,此项政策推行后,既增加了赋税,又可使百姓安心耕作,免受官吏的挠刻。
李煜对百姓是如此,对于臣子,更是如此,萧俨上谏,掀翻了李煜棋局,面对如此无礼之举,李煜不曾在乎;潘佑七次上谏,言辞之激烈,语气之重,可谓是辱君,但李煜没有计较,只是让他去了洪州,自始至终,不曾追究其言辞不当。
也许有人会说,李煜毒杀南唐名将林仁肇,自毁长城,但不要忘记,传回消息的是谁,是李煜的亲弟弟,以李煜与李从善的亲近,谁能想到李从善会误中赵匡胤离间之计呢?对于李平、潘佑之死,我们又能不能从政治中发现什么呢?李平在田制改革,侵害了多少人的利益,能否将李平、潘佑之死归结于政治上的失利呢?或许有李煜误信谗言的原因,但其政治上的失利同样存在。
说李煜昏庸无能,那听听当时人怎么说?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经过千年之久,我们同样可以看看李煜对于南唐亡国是否要付主要责任。当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南唐灭亡,北宋统一;事实上,南唐国势已败,李煜即使有能力也无力回天,更何况国策早有失误,在李煜继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经因国势衰危而称臣于宋,减制纳贡了。面对种种,南唐实难发展国力,李煜有其之过,但南唐之亡,更大罪过应在其父李璟。
二、变伶公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更多地决定于其词的艺术成就,李煜对词的发展主要有四方面贡献: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②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泪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并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李煜亡国之后之词,可谓将词从民间小调真正变为咏物言志之词,做到可以与诗、赋相媲美。
三、尊释重佛
李煜酷嗜浮屠,曾在宫中修建永慕宫,在林苑建静德僧寺;又在钟山设寺,并亲笔题词“报慈道场”,每日供应近千名僧侣,所需费用皆由朝廷所出。据《十国春秋》记载,李煜曾于开宝二年(969年)普度僧侣,又于次年改宝公院为开善道场。可见,即使在南唐风雨飘摇、国库空虚之际,李煜仍不遗余力地建寺尊佛。
李煜信奉佛法,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至颇废政事。据野史记载,当时北朝(宋)曾暗中选拔能言善辩之人前往南唐,蛊惑后主。李煜不知,以为有佛出世,称其为“小长老”,朝夕与之谈论六根、四谛、因果报应之事。“小长老”劝说李煜广建佛塔,又聚众千人讲佛论道,吃穿用度极为奢侈。宋军兵围金陵,李煜诏“小长老”商议据守之事,“小长老”遂“摇旗退敌”,宋兵竟果然退却,后主大喜,命兵士诵《救苦观音菩萨经》以解围。至南唐将亡,李煜又诏“小长老”退敌,“小长老”托病不出。等到皇甫继勋死后,李煜才明白被骗,就鸩杀了“小长老”。
或许李煜成为南唐国主本身就是一个误会,他的尊释重佛,虽有其无力回天的苦闷时寻求其心理上安慰的原因,终究成为了亡国的又一错误,但不可否认,在后周大肆摧毁佛寺之时,南唐重佛也为佛教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于是非功过,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屈辱人生
李煜亡国之后,赵匡胤对于李煜多加限制,但终究不曾过多折磨李煜,但赵光义继位之后,召小周后入宫,数日方回,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无法考证,但小周后从宫中返回后,满脸愁容,对李煜更是破口大骂,更有野史传出《熙陵幸小周后图》,我们无法说小周后一定遭遇了什么不幸,但对于李煜来说,做为曾经的一国之君,如今连自己身边的女人都无法保护,其心灵上的屈辱,是肯定的。
我们无法对李煜与小周后做更多的描述,但对其夫妻遭遇,唯有哀叹,一代词宗去了,小周后在李煜逝世后不久,小周后悲痛欲绝,亦跟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