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读文学类的书籍,一来觉得这类书读起来比较浪费时间,因为无用。二来读文学类的书籍跳脱出了我的舒适圈。
小说很好读啊,非虚构类才难读。和朋友在探讨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籍时总会扑来这样的不解。
读小说时那些描述的文字总能让我走神,可能是缺乏想象力,或者是读描述类文字太过吃力,或者压根就是读书读太少。
在和孩子讲绘本时发现自己看图说话的能力简直连小学生都不如,惭愧地无地自容。
翻看自己前几年写的育儿日记,基本都是流水账,没有任何想要组织语言的意向。
这两天在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抛开沉痛的内容,单就文字来讲,它是美的。
美到我可以不计较看完这本书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以及有没有用。
驻足,停留,欣赏,心旷神怡。
文字是美的,我第一次感受到。
能够感受到文字的美,我还是第一次。
很羞愧,但也觉得有些幸运。
我开始思考有用无用这件事。
看文学类书籍让我感觉世界慢下来了,我不再贪念阅读指标的进度条。
阅读本该是过程。却演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成绩单。
在我能够支配的时间里,我瞻前顾后。
看乡土中国时想着今天得到专栏还没学习。在我打开得到时又想着三联周刊还没读完。在打开三联时又想着财新的专题报道还没读完......
我到底应该干什么才能被视为应该。
如果说阅读缓解了我身为家庭主妇的焦虑,当我连这个月的杂志都还没看完,下个月的杂志又陆续摊在我面前,以及手账上写下的雄心勃勃的书单时,我问我自己,能不能面对一下现实。
跑步时,每当配速太慢,总是情不自禁地加快步伐,即便已经气喘吁吁,仍不甘心放慢脚步。
我问自己,你能不能接受现在这个配速只有7分35的自己?
能不能面对这样的现实?
能不能尝试着给自己的生活做一下减法?
能不能就像读文学书籍时那样,慢一点,再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