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请活成远方(女神节写给自己的信)

嗨,一年不见了,你还好吗?

明天是三八,我们的节日。

犹记得一年前的你,眼里写满忧郁,脸上刻着风霜,那时候多想给你一个拥抱。

你像个刺猬,随时随地用你的刺戳着最亲密的家人。

你喜欢比较,比老公,比孩子,比拥有多少。

你色难,老公和孩子看你的脸色,公婆看你的脸色。

你爱说“你应该这样做”,“如果你不做,你将”,“要不是因为你”,“你就不能”。

你每天都在练习着报怨,愤怒和挑剔,那是你最擅长的。

而你却不自知。

女儿也跟你一起练习报怨,愤怒和挑剔,眼看着她的熟练程度超过了你。

只有老公在你的报怨里,选择温暖与微笑。

你开始思考:你做了什么?你怎么了?是什么让你变成这样?你要怎么办?


带着这些问题,你开始寻找

最初你发现,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源是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伤害。

于是你得出一个结论: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

然而发现这个,让你学会了悲叹与挣扎。

接着你发现童年只是你习惯养成的土壤,问题不在这儿。


于是你继续寻找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福的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你发现关于童年与治愈这两句话的不同,改变与不改变在于个人的选择。

主观愿意改变和追求,童年的经历是伤害不了你的,那只是你思维的归因。

你的今天和明天,是由你现在的主观选择决定的。

再来看看你和孩子之间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你赢了,女儿就输了

你对了,女儿就错了

你胜利了,女儿就失败了

这个结果是你想要的吗?

当然不是。

如何改变?

不知道。


这时,你遇到了NVC

还记得2019年的3月,当你上完两天NVC工作坊回家,用不太熟练NVC语言与孩子交流的时候,那感觉多美好!那天你给自己写了长长的一篇日记,记录这个美好的开启。

女儿:妈妈,你变了一个人

你:说来看看?

女儿:你愿意听我说话了。

你:你被倾听到了是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女儿:开心。我喜欢这样的妈妈。

那一刻的你内心流着泪,温柔的看着女儿。太多太多的愧疚与自责,看到了自己曾经的不堪。

你感受到真正的交流带来的美好,你尝试着去倾听,倾听女儿,倾听爱人,倾听周围的人。

然而一件事想坚持起来真的是不容易,尤其是这种非暴力沟通思维的形成。

中间有反复,导致女儿更加不信任你了。认为你所有友好的面具之下都有着一个控制她的目的,因此对抗愈演愈烈。

你再一次陷入焦虑的深渊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你也会变成深渊。

去年9月为期3天的NVC工作坊结束时,你认识了一起学习的伙伴,并加入了线上一起学习班。那时候,你开始细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你开始知道产生愤怒的原因是你对别人的评判

每当愤怒来临时,你停下来,感受这种情绪,并思考为什么会愤怒,你的什么样的需要未获得满足。

当你探索到你未满足的需要是什么时,你发现你平静下来了,你意识到你的愤怒与别人无关。

因为每个尖锐的愤怒背后都有一个柔软的需要。

你意识到这个转变,于你,于你的家庭是多么多么的重要。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你开始爱自己

这也许是最重要的,培养对自己的感受和爱,爱自己就是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别人的不完美。

你知道当你做这件事情时,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

而是你选择做,因为你看重做这件事的价值和需要。

欢迎你所不欢迎的,接纳你所不接纳的,喜欢你所不喜欢的,心无敌人。

你学会了不羡慕,不嘲笑

你学会了倾听

你学会了感受爱

你学会了心静,心净,心敬。

你知道了生命本自具足的能量

当你学会了爱自己,你就知道如何爱他人。

人需要相互依存,需要联结。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NVC是生命的语言

而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


你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人的忧虑和奢望,超过他生命的价值感时,也许是一种灵性的灾难

物质之外还有价值。

生命的意义在于每一个当下,你所做的事。

用成熟的心态面对未来,以更积极的心态活在当下。

练习爱,做个温暖的人,温暖全世界。

你练习什么,就擅长什么,你用一年的时间练习的所有,都是值得的

而今眼里依旧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了风霜,有的是人间值得。

曾经给老妈电话时,3句话结束。

而今你们可以聊一个小时。

你重拾女儿的信任,家庭的温暖,你是施予者,也是接受者。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倘若我们遇到,我会说,一年不见,我很好。

生命影响生命,感恩遇见,感恩同行。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不是吗?

                                                                                               写给自己

                                                                                                2020.3.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