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十几年的手机,也在行业内工作过,对这个行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公平的说,大部分厂商对于手机的设计,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可自从智能手机全面取代功能手机以来,一直就有那么几个莫名其妙的设计,能够在很多不同品牌的手机上看到,让人哭笑不得。
第一,大屏幕及高分屏
功能手机时代,手机屏幕一般2寸左右的尺寸,3寸及以上就算大屏。智能手机时代来临后,从最开始的3.5寸屏幕一直到4.7寸,都还是比较正常的尺寸。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5寸、6寸甚至7寸屏幕的手机开始大行其道。
大屏手机,其最大的弱点,就是耗电,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可是这些厂商却还是不知疲倦的推出大屏手机,还美名其曰:“瘦脸神器”。虽然说确实有这种作用,可是相比较之下,大屏手机一天多充还是非常让人反感、感觉不便的。
在当前电池技术不过关、没有突破的情况下,这些厂商还持续不断的推出大屏手机,只能说是脑残的行为。尽管实事求是的说,大屏手机看视频确实效果远远好过小屏手机,但毕竟有这种需求的消费者是少数。
屏幕过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只能双手操作手机。而单手操作毕竟是手机发展这么多年以来大家所习惯的操作方式,特别是在公交、地铁上大家还是习惯于一手手持手机而另一手扶着栏杆的。
根据个人的经验,4.7或者4.8寸屏幕的大小是最合适的。这种尺寸在握持感、点击图标是否方便等方便性的考虑及手机续航之间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平衡,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尺寸。本人男性,身高1米9,手也比较大,应该说这种个人经验还是有一定的普适性的。
而现在的厂商在市场压力下,还推出了高分屏手机,这就是一个更加匪夷所思的设计。原因还是在电池问题上。举个例子,同样尺寸例如5寸,1080p的屏幕,其耗电肯定小于2k高分屏。而屏幕大小固定后,手机电池容量不可能有非常大的变动,这就造成高分屏手机续航大幅短于低分屏手机。不知这些手机厂商如何考虑的此问题,电池技术不够,又没有足够的系统优化功底,手机续航必将惨不忍睹。
第二,超薄设计
越来越多的手机踏入了超薄设计的行列。可是同上面第一个问题一样,这种设计带来的最大问题还是手机续航的问题。手机越薄,其内部空间肯定越少,相应的给电池的空间就会越少。虽然现在有聚合物电池的技术,可以造出非规则外观的电池,可是并不能彻底解决电池容量的捉襟见肘。
除此之外,超薄设计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握持感或者说手感的急剧下降。特别是对于类似于iPhone这样的金属外壳手机,过薄的设计会造成握持不稳,很容易掉落,同时也会觉得手机整体非常剌手。
这个问题上,应该说做的最好的厂商还是Nokia。它的产品一直以来都有一定的厚度,都保持了极佳的握持感或者说手感。
第三,翻盖式手机保护套(壳)
这种手机周边产品是设计最为奇葩的一种产品,使用起来极其不方便。可是各大手机厂商的官方正品保护套,却绝大部分都是这种设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每次要使用手机时,必须要把保护套打开,折叠到手机后面。偶尔一两次这样还无所谓,关键每次都要这么做,就太过于麻烦了。而一个人一天大概最少要拿出手机20次以上,太过于麻烦。厂商官方正品保护套还好,能够不需要打开就接电话,可是非正品保护套不支持这样的功能,就只能进行折叠。
如果不折叠到手机后面,手机就容易掉落。更不用说在拍照时,翻盖式保护套会有多大的麻烦。
而如果更换成下图所示的这种手机壳,上述所有问题都不存在。所以说,这样的手机壳,才是最合理的一种设计。
第四,图标设计
上述几点问题,在国内国际品牌手机身上都存在。可第四个问题,不知从何时起,很多国产品牌都设计成了这个样子。结果最终设计结果看上去极其简陋,极其缺乏美感(我能在这儿骂人么)。
大家可以看一下小米这个著名国产手机UI界面图:
我们可以看到,国产手机的UI界面中,其图标基本都是有一个统一形状(圆角矩形占绝大多数)的,由不同的单色构成的背景。而国际品牌或者说国际上通行的图标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认为下面这幅一加手机使用原生界面和CM界面的对比图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左面,是一加手机使用自带界面UI的截图,图标都具有上面提到的特点;而右面,是一加手机使用CM这一ROM时的界面。二者相比,哪个好看,哪个更有设计感,不言而喻。
不知道国产品牌使用这样一种风格的图标是为什么,可能是为了迎合现在大势所趋的扁平化。可是把扁平化设计成这样,却背离了其初衷。这些图标如果仔细看,还是有一定的立体效果的。而立体效果,却是Apple在扁平化之前应用多年的『拟物化』的当家特征。
当然,上述只是个人猜测,不一定是国产品牌的真实意图。但这种添加背景的图标风格以及对整体手机UI界面风格的影响,的确是极其恶劣的。
而真正好看的、有设计感的UI界面,就应该是国际品牌所使用的那种风格。不同程序的图标其风格并不相同,而且图标有大小的区别。这种风格大小错落,参差有致,而且可变性很强,远远好于国内品牌生硬的统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