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电影兴趣不大,所以第一次看,从头到尾开了一点五倍速,但看完之后,我决定有时间再正常速度看一遍
我不想做情节概述,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很有意义
我只是抒发一些,我自己的思考
首先,我很后悔,我看电影之前去看了具有判断性的影评,让我不自觉的先入为主,少了很多体验感
但必须要说,这部电影的很多台词是引人深思的,如果生活中有一丝类似的经历的人可能会得到一些不一样的领悟
电影的前一小时二十分钟的内容并不是很吸引我,我是强压着我自己看下去的。我看了影评,知道这部电影重点突出的是女性,女权一类的话题,必然有女性被压迫,排挤的情节,所以在电影的几次庭审中,检察官的咄咄逼人除了让我感到不适,疑问外又有一种“这只是符合主旨,好像没什么其他的”的想法飘在脑海。我很疑惑一个点:为什么一上来就上诉妻子,认定妻子的嫌疑并逼她自证?有些生硬啊,嗯……是我开倍速忽略了细节?
另外,大法官是一名女性,她的那些台词让我觉得她在压制女主角,不让女主角发言,法庭上,除了女主的辩护律师一行人,其他人都已经认定“妻子杀害了丈夫”这件事。
还有女主角的那位男性律师朋友,在他刚开始一出场时我就觉得不对劲,感觉他和女主之间不单纯,总会有一些暧昧的剧情。事实证明,我是对的,男律师对女主角说了类似告白的话。
这里提一句题外话:男女之间没有纯友谊嘛?这是一个争议很久的问题了……
我无法解释为什么我在男律师一出场就有那种直觉,是基于对影片的预测,还是自己的有色眼镜?
在看男律师告白之后的情节,继续观影的时候,我心里有一股忐忑:他们不会在一起吧?不会吧!我真的好紧张啊,我担心他们在一起刺激到女主角的儿子。我心里害怕出现母子有隔阂的剧情。但好像,其实一开始,儿子也在责怪母亲,他也怀疑母亲杀死了父亲,但是他爱父亲母亲,他已经失去了父亲,他爱母亲,所以不去指责指认母亲,直到后面,他才真正的相信母亲。
我是全程开倍速观影的,播放男女主争吵录音那里大概是影片的高潮,很有意思的一段争吵,实在是“现实!”。从争吵里,我感到男主真的很无理取闹,他抱怨自己的付出,抱怨自己的失去,但是女主角一直在说“go for it”,让他去做,这时候他有解释说这说那,真的是不能去吗?我没有真正经历过家长里短的琐碎生活,我表示不能理解。并且,通过男主角的话,我很认同女主的总结:男主就是个自尊心强,脆弱,难以接受失败的人。但不排除先入为主。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追求速度,手指发抖,我生怕忘记了什么,没由来的害怕自己忘了,留下深深的遗憾。
这部电影还引发了我对文学作品和作者关系之间的思考。想到了“诗如其人”“文如其人”的说法。我至今还是无法欣赏《洛丽塔》,我觉得它变态,然后,我也觉得作者变态,但这是不对的,我知道。如果联系到电影情节中,我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能成为“证据”,文学作品在判决中没什么参考价值。那么,可以说,检察官是以“女主角是杀人凶手”的判断为出发点在东拉西扯。有些荒谬。大抵法官为自己的原告和被告辩护都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回到了那个问题,为什么认定女主角有杀人嫌疑,要她自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