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见了几个朋友,见了一堆客户,也参加了一堆会议。这其中有自己主动参加的,也有被动参加的。自己主动主要是针对自己的产品去沟通交流。而被动参加的,更多的是围观,连接,寻找认知成长机会。
但总结过来,不得不说:“这个世界机会主义者太多”。
创业以来,特别坚信”聚焦“的力量。因为自己曾经做过很多机会主义的梦,但到头来只不过是梦而已,机会都是坑。并且之前自己也反思追问过,机会主义的问题。
今天继续思考下机会主义这点事,之所以说是因为:太痛恨机会主义的创业。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机会,要么是你准备好了,要么是诱惑你,一定要从机会主义视角跳出来。
机会主义的前提就是昨天的思考:着急,着急赚钱。
一个人看到一个机会,上来就思考“终于找到赚钱的机会了”。不思考,不判断,马上就行动。等碰到坑了,才发现这可能不是自己的机会,于是就继续寻找下一个所谓的机会去了。
个人之所以痛恨机会主义,是因为太多人,甚至自己被表象迷惑,被利益诱惑,所以直接不思考就掉坑里了。这违返了一个人做正确事的基本决策常识,不思考直接进坑。
首先追问下机会的定义:
机会,百科上说:指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情况。
个人理解:
机会就是自己前期积累现在到了发挥的时候了。
但这里有几个常识节点需要搞清楚:
1.这个机会要解决什么问题(需求痛点)?
把机会当成产品定义来看,就是当前的这个机会需要解决的是
xxx人xxx场景下的xxx问题?
这个一定要讨论清楚,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机会,只是表象,只是热闹,如果不深入追问,通过表象导出的需求也许是伪需求,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潜规则本质,或是门道导出的真需求。
大多数机会主义,都是在没有思考需求的基础上就导出了“这是给自己赚钱准备的机会”观点。
真仔细想想,你都不知道你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可能这是你的机会呢?你顶多是略懂一二而已。略懂比真懂可怕,因为略懂只是看到机会,没有看到风险和大量的坑,所以胆大,感觉自己可以驾驭机会,就飘飘然拥抱机会去了,到头来又是一头坑。
好问题是好答案,成长就是要先假设后论证,再假设,再论证反复迭代,才是成长,个人如此,产品如此。一定要先想清楚当前的需求是不是就是自己能力的其中一个使用场景,或者是自己产品的使用场景,一定不能跳开自己成长的主线积累来看机会。
如果做什么都是边走边看,这个试试,那个试试,没有任何主线,没有任何积累。那么这不是创业,这是在赌博,拼运气。
关注的第一点就是:做正确的事。判断需求真伪,寻找需求动机,定义真痛点。
2,你擅长的方法是不是解决当前需求最好的方式
如果经过追问,真是一个机会,市场空间很大,用户需求刚需,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继续思考:这个需求,我们来满足,用什么方法满足,比竞品强在哪?更多的时候,甚至会天真的发现:这是个空白机会,没有竞品。
可能吗?凡是看到机会如果是刚需,不被别人发现的概率很少。别人不做一定有不做的原因,一定不要上来就定位自己给出的答案就是最好的。
一个有竞争力的方案或者方法应该具备:高效率、低成本的原则。
满足同样的需求,你的方法需要具备 更高效率或更低成本,甚至合二为一的优势。就如同我们渴了想喝水的本能一样,自己过往以及身边的朋友,有很多在看到机会的时候,就本能的直接认为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都没有追问这个需求都有哪些方式,都有哪些玩家,都没有连接讨教,分析过人家在这方面走过的弯路,积累的经验。仅仅了解一点,就臆想的认为自己就是最牛的,把你厉害的,你咋不上天呢。
之前就思考过,成长铁三角:关系,资源,效率,除去方法方式上的效率,还有关系资源,你说这是自己的机会,需要问自己,了解这个行业吗?对行业一些玩家走过的弯路熟悉吗?又请教连接过多少贵人,获取了多少有效资源支撑自己的方法效率呢呢。
所以,需要关注的第二点就是,正确的做事。知己知彼,对行业潜规则理解,方式,方法,关系,资源都有所了解,在针对自身优势,连接资源构建更加效和低成本的方案满足真痛点。
每天忙忙碌碌,忙了一天又一天,真的需要给自己时间静下来,想想今天有没有亢奋的机会主义,是给自己能力准备的真需求还是自己又被诱惑了一次呢?
自己更应该思考的是:今天又有多少时间是在围绕自己的产品深度打磨,优化迭代,让产品更高效的满足已有的用户真需求呢。
痛恨的机会主义,没有准备,深入思考就一见钟情的机会,都是诱惑,都是陷阱,希望这个词会离自己越来越远,要抓住新机会,先把老机会做到极致再说。
从内心深处来说,痛恨的不是机会,而是大量的注意力浪费在这些不着边际的事情上了,自己却没有成长,没有积累,没有沉淀,更甚容易触发"着急"的意识,这么多机会,怎么一个也没抓住呢?
机会主义犹如一个无业游民,自己稍微看懂点,就想着是自己的机会。等到碰到坑了,基于换下一个。从没有一条可积累的成长主线可循。
俗话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既然已经提前准备,说明已经知道机会是啥,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聚焦,持续练习迭代优化,准备好机会所要的资源,方法,产品,等到真准备好了,机会自然会来。
每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