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什么工作的?”
“外贸。”
“哇,赚外国人的钱噢,厉害!"
身为外贸人员,与人初次见面,谈及工作时,通常都会是这样的对话开头。
之后,便是传统的问答三步曲。
哪三步? 且听我一一道来。
问题一:你们做外贸的,英语一定很好吧?
英语好,肯定能为外贸人员的简历加分不少。
现在很多公司对于外贸人员的招聘要求并不高,初入职场的外贸新人,通常英语都停留在学校里的哑巴英语状态,即会写会看但不会说。英语从来都是工具,对于外贸人员尤其如此。是工具就得经常使用,才能用得顺手顺口。环境很重要,我从哑巴英语到能与老外交流轻松无压力,还得感谢第一份工作。
那时自己刚走出校园,手拿着六级证书,愣生生地被一起进公司的同事手上的专八证书打击得体无完肤。
我和同事分在不同的组,我做OEM组的小跟单,他是自主品牌组的业务员。所以,职场新人们,证书就是敲门砖,你们在学校的时候多备上几本总是没差的。
那时我们组跟的是一家美国公司的OEM单,同时有三个新项目在进展,客户公司在台湾有个IPO,负责协调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三个项目是由三个不同的事业部开发的,为了进展顺利,每个项目每周都要开一次电话会议。由于时差问题,美国的白天就是我们的晚上,为了贯彻客户至上的理念,我们每周的电话会议都是在客户的白天,我们的晚上召开的。所以一个星期有三个晚上,我都在电话会议中。
第一次参加会议时,项目的相关部门人员,把长会议桌的两排都坐满了,我们和国外,以及台湾的IPO三方通话。我战战兢兢,从开始到结束,基本上没听懂一个单词,还好有IPO在线,在他的帮助翻译下,会议总算没有出差错。
但当时的情形我到现在依然印象深刻:国外问一个问题后,全会议室的人齐刷刷地望向我,沉默,可怕的沉默,然后传来IPO的声音,解释国外的问题,大家的眼光从我的身上抽回,又齐刷刷地转向会议桌的电话机。
那是我第一次深切地体会什么叫做想挖一条地缝钻进去。
现实中的谈话,不似我们阅读课文,台词早就知道了,与人交谈时是没有演习的,一切都是正在进行时。
脸丢完了,还得自己捡回来。
于是苦练基本功,与产品谈起了恋爱,与同事成为了朋友,与口语死磕了起来,每次电话会议前,我都自己先在座位上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演几次。
我成了那段时间办公室里最用功的人,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电话会议从最开始IPO全负责我沉默到他主导我协助,到最后我主导他旁听,这个过程的变化,英语的口语水平倒是呈直线上升。
我的专八同事,因为做自主品牌的推广,主要是以邮件沟通居多,偶尔和国外客户打电话时,还会停留在结巴英语的阶段。而我经过了一年多的魔鬼式电话会议,反而能顺利开口讲了。
你看,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问题二:你们做外贸的,是不是经常出国呀?
当然有出国的机会,前提是你业绩够好,英语不错,老板赏识。
但出国也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毕竟咱不是出去游山玩水,虽然去的是远方,但是没有诗,只有时差和各种累。
说到时差,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当你刚刚适应了另一个时区的节奏,早上起得来,晚上睡得着了;又要回到原来的时区了,再次经历失眠、奢睡的症状,真的只能“呵呵”了。
我第一次出国参展,是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行业的展会是每两年一次,上一次展会开始时,我还是新得刚冒芽的小业务助理,自然轮不到我,苦练两年多,新一次的参展名单上终于有我的名字。
去的是德国,为了体现专业,我准备了全套的职业装,包括一双高6cm的尖头皮鞋。要知道我并不擅长穿高跟鞋,超过3cm的跟对我而言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了。
Besides, 我对当时的情况过于乐观。
展会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因为老板在,大家第一天都是站着的,只有在有客户洽谈的时候,才有机会坐下来。
可怜我的双脚,那双挤在狭小空间的一直倾斜着的脚,一直向我的大脑传来“痛,真的很痛”的信号。可大脑告诉我的面部:你要保持微笑,你是职业的,你代表着公司的形象。
一天下来,顾不上双脚的疼痛,我以最快的速度跑回酒店,在把那双高跟鞋甩下脚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自那之后,但凡要到展会上去,不管是参展,还是看展,我都会挑一双最舒服的平跟鞋。
而事实证明,参展的时候,客户真的不会在意你是不是穿了高跟鞋,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参过展的朋友都知道,所谓参展,特别是小公司参展,其实感觉就是在国外摆了个摊卖东西,你若高冷,一场展会下来,名片都拿不到几张。你要眼观四方,耳听八方,看谁去了同行的展位上,停留超过三分钟,赶紧主动去与这样的“潜在”客户攀谈,而且,最好懂得吆喝,懂得谈话术,懂得看客户心理......
各种心酸。
当然,一般因公出国,我们都会在首尾空出一些时间来,去当地逛逛,买点手信送给亲朋好友。
在忙碌中找乐子,这是我们要学会的小技能,不然每天酒店和展会两点一线,出不出国真的没有区别,还白受了时差之苦。
问题三:你们做外贸的,天天和老外沟通,是不是很多人嫁老外?
据我身边的外贸人来看,嫁老外的真的很少。
曾经有个前同事的故事,倒是可以和大家说说。
客户中有个叫Steve的老美,人长得和电影里的明星一样,笑起来会感觉满屋子的阳光。有段时间Steve因为项目开发的原因,在我们公司驻厂两个星期,收获迷妹一大批。长得帅是其次,Steve还为人特别热情,见谁都说Pretty或sexy。
前同事中有一个女孩子叫Rachel, 肤白貌美大长腿,自然被Steve夸得最多,一来二往,眉来眼去,两人经常在工作间隙一起聊天。
我第一次接送老外时,是和一个台湾的经理一起,是个温柔的姐姐,她说我们接送外宾,都要止步于酒店大堂,不要随客户去房间,切记。这句话一直记得,所以每次接送Steve,我都是和他在酒店大堂碰面。
然而在steve要离开的那天早上,我刚进大堂,便发现了Rachel的身影从酒店侧门出去。随后,Steve出现在我面前。
我只当没有看到Rachel,也一直对此事缄口不提。
之后,Rachel曾多次提出调到我这一组中,跟Steve的项目,但都被老大以不熟悉业务为由拒绝。
其实公司里也有各种流言传播,老大是个谨慎的人,自然不会让Rachel过来公私夹杂在一起的。
Steve的项目完结后,便离开了那家公司,之后,我们都失去了他的联系方法。后来,我也辞职。
辗转两年后,Rachel在QQ上联系到我,问,你有Steve的联系方法吗?
对不起,我也没有。
但后来我知道的是,Steve在美国,家有娇妻,还有一儿一女,只是离家数万里时,人也就变得奔放起来了。
大部分时间,我们与老外的关系,都是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虽然我们推销自己,也推销产品,但这一切都是以生意成交为目的。
人生大事这么重要,还是要随着缘份的,真的找了个老外,过年能不能回家还是个问题呢。
这种险,我们一般不冒。
其实,相比国内业务,外贸人员的生存环境相对会比较单纯,通常都是对事不对人,所以把事情做好,基本也能拿到订单,收成不错。
只是近几年,我们也会发现,现在的老外都比以前精明了,知道货比三家,讨价还价,介绍客户,会提佣金,兴许是和国人打交道打得多了吧......
所以,谁要再和我说老外单纯 -- 我就和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