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首次提出了“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概念,是一种奠定父母和孩子一生亲密关系的长期有效的教育方式。
那么,情感引导式教育究竟是怎样一种教育方式呢?
所谓的情感引导式教育,不是通过吼叫和威胁来迫使孩子听话,而是指父母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并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建立起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同时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情感引导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四个:1.严格控制和过度放任都不对;2.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3.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手段;4.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这也是父母们经常采用的具有短期效果的教育方式,但长远来看,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
因而,在进行情感引导式教育时要避免以上四个误区,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的阶段性发展。、
现在借用书中的一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情感引导式教育。
妈妈正在跟好朋友打电话,而孩子们在旁边来回奔跑,还发出尖锐又刺耳的叫声。这时,妈妈们通常会对孩子们大声吼到:“都给我安静下来,没看到我在打电话吗?不许再跑了,都给我出去!”这样做,确实能立竿见影,但是孩子却被吼得一愣一愣,只知道妈妈很生气,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还觉得很愤怒和委屈。
那同样的场景,如何进行情感引导式教育呢?
情感引导型妈妈会先做一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对孩子们说:“亲爱的,看来大家今天的心情都不错嘛—— 一个个跑得跟小火车似的,屋里到处都是东西,妈妈担心你们会摔倒。而且,妈妈现在在打电话,你们这样会吵到妈妈的。所以妈妈希望你们能去外面跑或者安静一会,玩会玩具。”这么说的话,孩子不仅能知道他们现在是因为高兴所以跑来跑去,同时也知道妈妈的担心。另外,也能意识到这个行为会给妈妈造成困扰,所以我可以出去外面跑或者安静地玩会玩具。
启示:作为妈妈,我希望自己学会用情感引导式教育,来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来帮助孩子认识并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作为教师,我们同样可以试着用情感引导式教育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帮助学生认识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较少其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