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桑南就是那个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的人,桑南记得7岁的时候,爸妈因为生活就去外地打工了,对于7岁之前跟爸妈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已经记不清了,对于7岁之后,桑南只记得刚开始,妈妈打电话回家,桑南不愿意接电话,每次接完电话,都会在床上撅着腚,那时爷爷奶奶就觉得她这是在胡闹,小孩子的把戏,只有桑南知道,那样就可以隐藏自己没出息的流泪。
小时候,桑南对于春节或者中秋节的概念其实是很模糊的,她只知道这是节日,但是从不奢求能够团圆,尽管她心里很渴望。桑南记得刚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那几年,大年三十家里就三个人,大年初一妈妈会打电话,但是桑南都不太想接,桑南心里那会儿对父母是有一些抱怨的,她觉得为什么别人的父母不出去打工也能养活一家人。
桑南小学四年级就去读了寄宿学校,那会儿小小的她晚上睡觉会躲在被窝里哭,但是会很小声,不想让别人知道,后来慢慢长大了也早已习惯了宿舍生活,每周回去一次。爷爷奶奶对桑南是很疼爱的,桑南能记得小时候坐在爷爷大杠自行车那个大杠上,也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带她去赶集,还记得每次爷爷去开家长会,每次都坚持不到最后就撤了。在桑南心里,爷爷奶奶是她内心最柔软的软肋。
桑南13岁的时候,弟弟出生了,桑南内心说不上高兴也说不上不高兴,只知道这是他们一直想要的。后来大年三十就从之前的三个人过变成了两个人过,因为爷爷或者奶奶头几年要去那边帮忙带弟弟。再后来大年三十,桑南就跟着爷爷或者奶奶一起去村上亲戚家一起过,那个时候,家里有个小姨,大桑南三岁,桑南从小跟她一起长大,她有什么新鲜玩意儿总会拿来跟桑南分享,桑南很喜欢这个小姨。弟弟3岁的时候,跟桑南一样,也被安排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大年三十又从原来的两个人过变成了四个人过,慢慢地,桑南觉得弟弟是可爱的。每逢周末,爷爷奶奶要下田干活,就会把弟弟和桑南一起锁家里,叮嘱桑南照看着弟弟。桑南记得,弟弟小时候有一次在家,那会儿家里还养了只猫,弟弟应该是没人玩,就跟猫猫玩起了躲迷藏,跟小猫一问一答,虽说很幼稚,但是桑南却一直记得这个场景,以至于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趣。
桑南上学那会儿,很羡慕同学说,“我妈妈说,要怎么怎么样”,“我妈妈说怎样怎样”,她们说的时候都是带着那种嫌妈妈烦的口吻,可是桑南很羡慕,桑南知道这其实没什么好羡慕的,因为这在大家看来是很平常的事情,桑南却需要自己去编“我妈妈让我怎样怎样”来表现自己也是有爸妈疼爱关心,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还真是又傻又天真。
桑南从小个性就很要强,尽管骨子里很弱,桑南最大的缺点就是骨子里带着一股不自信,不知道为什么,桑南无论做成什么事,心里都不自信,她敏感脆弱,真的很让人心疼。
小学初中的家长会爷爷还能糊弄,高中之后就没人开家长会了,考得再好也没人知道,那时候桑南就说以后有钱了一定要开一个公益组织,专门帮没人开家长会的同学开家长会,高三一次家长会,实在没办法了,还是让大姑父去开的…
后来生活慢慢地变好了,爸妈也从每年不回来过春节变成每年大年初一回来,每次爸妈回来都会给桑南和弟弟买东西,弟弟年纪小,每次都欢呼雀跃,桑南却变得不太愿意去亲近他们,不是说桑南不爱他们,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桑南长大了,在情感上会觉得没那么需要他们了,每次爸妈回来,桑南都觉得他们不像是回家,更像是远道而来的客人。
再后来爸妈又从每年大年初一回来变成大年三十夜里回来,再变成大年三十白天回来。所以2017年那个除夕,桑南印象很深刻,那是住到新房子里的第一年,也是时隔20年能在大年三十吃团圆饭的第一年,桑南很开心。
有人说,“心里缺什么往往就很渴望什么”,桑南是很认同这句话的,在桑南心里,她很缺少家庭温暖,所以她渴望有自己的小家,其实桑南知道自己相对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自己还算幸运的,她有疼爱她的爷爷奶奶,也有陪自己长大的大姑大姑父,小姑小姑父,桑南说她结婚的婚礼致辞都想好了,“我觉得我有四个爸爸妈妈,他们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陪伴我,疼爱我,给了我不同程度的爱,他们是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爷爷奶奶,我的大小姑姑和姑父,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对于这几个人,桑南内心是很感谢和感恩的,可能桑南平时不太爱表现。
童年带给桑南的有快乐的也有不快乐的,桑南对于童年的记忆也是喜忧参半,甚至现在桑南看到那些和谐幸福的家庭,还是会很羡慕。后来桑南成家了,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丈夫也是很本分老实人,好在小日子过的甜蜜幸福,这也算是对桑南内心对家庭温暖空缺的一种填补吧。
也许此时的你也是桑南,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更有甚者,你比桑南过的还糟糕,那又怎么样,只有用爱才能换来爱,其余的你付出再多也不能,所以我们要去努力让自己的小孩不要跟桑南一样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我想这也是桑南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