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吾之所爱。近日读琴史,收获良多,遂将学习笔记、意译与友分享。若得方家指正、提携,实为幸事。
《琴史》成书于1084年,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古琴史专著。共计六卷,述上古至北宋琴人、琴事、琴论。前五卷述156位琴人琴事,第六卷为琴学专题论述。《琴史》为朱氏琴学思想、儒学旨趣的载体。著作者朱长文,字伯原,号乐圃,吴郡(今苏州)人,北宋学者。
卷六
莹律(意译)
上古伏羲氏既画出八卦,又制作了雅琴。
卦用来推演天地变化现象,
琴用来仿效与演绎天地的声音。
天地万物之声出于气,气与月相感应,所以有十二气。
十二气分春、夏、秋、冬,非土不生。
土为四季之王,合数为十三,所以琴有十三徽。
中徽,即七徽,象征土,居于月令正中。
土,定为宫音,为十二乐律的黄钟之宫,
所以中徽声洪亮音厚重,为有包容之音,
是十三徽中的君王,在其左右各有六徽。
徽有疏有密,其定位取决于声音的发生,
应和自然之节律,合于天地之数理,
所以乐律相互衍生有上有下,
若以管乐演奏,声音有长有短,
这便是乐管长短不同的原因。
凡天地五行十二气、阳阴律吕、清浊高下,
皆在这十三徽之间。
若想完美呈现十三徽之声,
只有这三尺六寸六分之琴材可实现,
所以考量忖度后而制作,亦以象征周期之日。
当伏羲之时,
未有定律吕之标准器具,
然而圣人已能推算其数理,
未有历法与天象之书,
然而圣人已能明确天时规律。
黄帝命令乐官伶伦,取嶰(jiè)谷之竹,
制作十二个筩(tǒng,竹管),作为定律吕的标准。
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律,
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为吕,
与琴音的数理相协,和谐声音,审度音程,
细细测量与权衡,使定量之术齐备。
琴有十三徽,
而律管中空,土之数位居中,
其气无不通,其声无不在,
不可用一件器物命名。
律吕制成而八种乐器齐备,
后世圣人又规定了六律,不可更改再审,
于是又推演律而确立了均,
凭均而作乐,故曰“律”,
所以出现了均,确立了度。
律的根本在于琴,乐的根本在于律,
所以懂琴的人能知律,知律的人才能懂音乐。
古之君子避开这些不谈,
或者用十二徽配十二律,
用中徽配闰月,
却不言说制作的含义,
本着以上原理,而作《莹律》一文。
莹律(原文)
昔者伏羲氏既画八卦,又制雅琴。卦,所以推天地之象;琴,所以考天地之声也。天地之声出于气,气应于月,故有十二气。十二气分于四时,非土不生。土,王于四季之中,合为十三,故琴徽十有三焉。其中徽者土也,月令中央。土,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者是也,故中徽之声洪厚包容,为众徽之君,由中徽左右各六徽。徽有疏密者,取其声之所发,自然之节也,合于天地之数,故律之相生有上下,而为管有长短,盖取诸此也。凡天地五行十二气、阳律阴吕、清浊高下,皆在乎十三徽之间。尽十三徽之声,惟三尺六寸六分之材可备,故度而制之,亦以象期之日也。当宓羲之时,未有律吕之器,而圣人已逆其数矣,未有历象之书,而圣人已明其时矣。
黄帝氏作命伶伦,取嶰谷之竹制十二筩,以为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之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之吕,盖协于琴而备数,和声审度、嘉量权衡之术加备矣。琴之徽有十三,而律管虚其一者,谓土之数居中,其气无不通,其声无不在,不可以一器名也。律吕既成而八音备,后世圣人复以六律,不可以易审,于是考律以立均,因均以作乐,故曰“律”,所以出均立度也。
夫律本于琴,乐本于律,故知琴者为能知律,能知律者为能知乐也。古之君子缺而不谈,或以十二徽配十二律,以中徽配闰,而不言制作之义,本诸理,作《莹律》。
注释:
律吕:即十二律,分为阳律和阴律。奇数各律(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称“六阳律”或“律”;偶数各律(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仲吕)称“六阴吕”或“吕”。
月令:指农历某月中的气候、时令,人们以此安排生产与生活。
宫:宫音为五音之首,由喉发出,气来自脾胃,脾胃属土,故宫音五行属土。
宓羲:伏羲。伶伦:传说中黄帝的乐官,是中国发明律吕、据以制乐的始祖。
嶰谷:昆仑山北谷之名。筩:竹管。
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由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也泛指音乐。
均:依据宫音所在的律,称为某均,如黄钟、大吕称为黄钟均、大吕均。